為深入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推進職業教育“三教”改革落地見效,4月23日至24日,2025年機械(數控)專業創新教學研討活動在諸暨技師學院沃洲校區成功舉辦。活動匯聚宣國強、蔡利鋒、陳光明三位紹興名師領銜的工作室團隊,通過“雙師同臺+數字賦能+非遺”的創新模式,為全市中職機械專業教師呈現了一場教學改革盛宴。
名師課堂展風采,三教改革樹標桿
活動首日,三大名師工作室聯袂推出教學改革示范課。新昌技師學院的呂星偉、王洪清老師創新實施“雙師協同教學”,通過《螺紋刀安裝及程序試加工》項目,采用“五步進階法”(任務前置-雙師示范-分組實操-數字復盤-多元評價),運用AR裝刀模擬系統解決外螺紋加工教學難點,將企業6S管理標準融入實訓課堂,充分展現“崗課賽證”融通育人理念。新昌技師學院的胡浩老師以企業真實案例重構《Mastercam編程——高級鉆削命令》課程,依托數字化教學平臺打造“四維立體課堂”。通過工業大數據對比不同鉆削方案的加工效率,引導學生開展刀具壽命智能預測探究,創新采用“虛實雙循環”教學模式,實現工藝理論與編程實踐的深度融通,彰顯“數字工匠”培養新路徑。上虞職業中專的陳華剛老師匠心獨運,將國家級非遺“葫蘆雕刻技藝”引入數控課堂。在《G73指令驅動非遺智造--以葫蘆零件為例》項目中,通過三維掃描逆向建模、CAM刀路智能優化等數字化手段,打造“傳統工藝現代化傳承”特色課堂,創新實踐“非遺+智造”跨學科融合育人模式,獲評“最具文化底蘊示范課”。
說課競技顯智慧,數字轉型譜新篇
次日舉行的信息化說課比賽呈現數字化轉型新氣象。來自全市4所中職院校的骨干教師同臺競技,嚴建棟、沈峰等教師運用虛擬仿真、數字孿生等新技術重構教學流程,楊超睿老師開發的“智能評課系統”實現教學評價即時可視化,吳鎧波老師的“產教云課堂”打通校企數據壁壘,章茺老師構建的“MR故障診斷系統”突破設備維護教學瓶頸,充分展現紹興職教數字化轉型的創新成果。
專家把脈明方向,協同育人啟新程
活動特別設置“三名三診”研討環節,三位特名師組建診斷專家團,開展“名師問診-團隊會診-云端復診”立體化教研。宣國強正高級講師強調“教學改革要錨定新質生產力培養”,蔡利鋒提出“構建AI+專業教學新生態”,陳光明倡導“打造技術傳承與文化育人共同體”。紹興市機械教研大組組長黃亞東在總結中提出“四化建設”發展路徑:課程建設模塊化、教學實施項目化、評價體系數字化、教師發展協同化。
本次活動通過名師示范引領、數字技術賦能、傳統文化浸潤,為紹興市中職機械專業“三教”改革提供了創新范式。據悉,三大名師工作室將聯合組建“智能制造教學創新共同體”,持續開展跨區域教研活動,為培育新時代“數字工匠”貢獻紹興智慧。(毛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