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瑞安學院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師在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給學生講解電動汽車的工作原理。陳先池 攝
招工難、留人難、用工成本高、高技能人才短缺、人力資源隊伍建設長效機制缺乏等,一度成為制約浙江省瑞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近年來,瑞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揮轄區先進制造業發達、主導產業集聚、領軍型企業實力強、成長型小微企業多、創業活力強等優勢,以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為抓手,走出了政、校、行、企四位一體資源共享、發展共贏的新路子。
增強政府主導效力
把牢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方向盤”
一是設立理事會,解決“誰來建”的問題。充分發揮政府統籌、產業聚合、企業牽引、學校主體作用,由瑞安市政府牽頭,以瑞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依托,以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為辦學主體,相關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等多主體聯合,成立瑞安市產教聯合體理事會,構建政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
二是出臺實施意見,解決“建什么”的問題。出臺《瑞安市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實施意見》,以“金藍領”培育工程、“產學研用”人才培養聯盟等為載體,明確到2025年,累計培育技能人才5萬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1.5萬人以上,提升或新建100個以上科研、實訓平臺,全市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全部達標升級,夯實產業技能人才基石,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三是推進四方協同,解決“怎么建”的問題。集聚聯合體內各類產教資源,主動爭取上級政策紅利,制定瑞安市產教聯合體發展規劃,對深度參與聯合體建設的學校、行業、企業給予稅收、項目、土地、資源、經費等支持保障,如園區與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實行校地合作辦學,共建瑞安學院,每年給予1000萬元專項獎補資金,已累計實現科研成果轉化50項以上,為1000余家地方企業輸送數千名高技能人才,打造政府、行業、企業與學校四方協同的命運共同體。為進一步推進聯合體建設,2023年將開工建設瑞安學院二期;為增強聯合體溢出效應,將在2024年建設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
釋放學校辦學活力
做強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主引擎”
一是依托產業建學院,解決“人才不匹配”問題。以瑞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主導產業和產業集群為核心,著力打造有特色的區域產業學院,協同推進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共同實施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如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瑞安學院與汽車零部件制造龍頭企業瑞立集團成立瑞立產業學院,集聚溫州大學瑞安研究院等科研機構資源,培養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充分發揮產業學院的“人才蓄水池”作用。下一步,還將聯合成立溫州汽車學院,為汽車制造業提供技術服務、人才支撐。
二是依托產業辦專業,解決“人才招不到”問題。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優化專業設置,重點布局新能源汽車、機電裝備制造等特色專業群,極大緩解了技能人才培養供給不足問題。如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瑞安學院設置新能源裝備技術、機械自動化等7個契合產業需求的專業,畢業生留瑞率達到85%以上,每年為本土企業培育與產業特色相關的專業人才700余人。下一步,瑞安市政府還要加大力度支持聯合體內中職、高職高專、本科學校合作分段培養或貫通培養,鼓勵普通本科學校招收符合條件的中高職畢業生和企業一線優秀員工就讀本科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三是依托產業建平臺,解決“技術提升難”問題。依托市域產教聯合體技術服務團隊,針對企業生產一線急需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和技術應用“最后一公里”問題,建立技術科研平臺,助力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如借助溫州職業技術學院2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和5個省級科研平臺,開展區域企業科技創新服務,累計開展智能化診斷50余家,服務數字化車間企業20余家,其中瑞立智能工廠項目獲評省級“未來工廠”和工信部“國家級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
凝聚行業創新合力
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助推器”
一是組建行業產教聯盟。引導行業積極協同區內高職院校、中職學校、龍頭企業等,成立浙南職業教育集團聯盟、汽摩配產教聯盟、電子商務產教聯盟等20余個聯盟,服務產業發展。如汽摩配產教聯盟由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瑞安學院牽頭,與80多家地方汽摩配龍頭骨干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在區域汽摩零部件制造產業實踐技術技能分層次、崗位發展分方向的現代學徒培養,形成校企協同化發展、全程化合作、融合化共享的產教一體人才培養模式。開展產業工人各類技能提升培訓,僅2022年就開展培訓項目50余項、3000余人次。
二是組建行業服務綜合體。延伸創新鏈,打造熱帶雨林式科創生態。瑞安市人民政府與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合作打造溫州(瑞安)智能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構建工程師聯盟、實驗室聯盟、企業聯盟等,聯動全國整車廠3000名工程師,結合千余家瑞安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供應鏈、技術創新大數據庫,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新服務。
三是強化行業協會紐帶作用。發揮全市195家協會(商會)的紐帶作用,積極引導企業打造精品工程,多舉措助推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抓好協會自身建設,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了解真實情況,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組織信用評估強化行業自律,切實幫助企業依法維權,真正贏得企業的信賴和支持。
激發企業參與動力
蓄積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活水源”
一是共建共享實訓基地。以省示范基地建設標準為依據,制定實施百日攻堅計劃,全面推進實訓基地建設。引企入校,推動瑞安市長城印刷包裝機械有限公司等區域特色制造企業到學校建設校內產教融合型實踐基地,組建校企雙師教學團隊,協同指導學生完成企業工作任務。移校入企,推動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瑞安學院與瑞立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通力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區域龍頭企業共建校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35家。
二是引導民企辦名校。充分發揮民營企業、民間資本、民辦教育優勢,探索推進社會力量、多元主體參與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如中國500強企業、瑞安民營龍頭企業華峰集團出資5億元創辦一體化學校;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瑞立集團投資4.35億元,成立瑞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每年招收2000多名學生,按照企業生產特點、崗位需求辦學,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三是創新企業留人機制。以技能等級認定、工匠評定為激勵措施,建立評價體系,引導企業主動選派優秀產業導師參與組建“雙師多能”的職業教育師資團隊,將真實生產場景帶進實踐教學現場,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激發企業人才的智力優勢。下一步還將探索“企業發工資,學校出編制”等高層次人才引進和留用機制。
(作者劉建敏 系浙江省瑞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