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朱小峰報道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充分激活烹飪專業省級“雙高”專業群及國家烹飪教學資源庫的社會服務能力,以食為媒,盤活地方特產美食資源,培養地方鄉村技能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為推進共同富裕貢獻職業教育力量。
賽展合力,弘揚鄉村飲食文化
浙商職院依托強大的烹飪教學資源,在美食的內容開發、輻射推廣上下功夫。2012年到2020年,學校共承辦了5次浙江省特色農家菜大賽,以大賽平臺,融入營養健康、民俗風情、鄉愁情懷等元素,充分挖掘農家菜故事,豐富鄉村飲食文化,并且廣泛交流宣傳農家菜產業化開發典型經驗,不斷擴大農家菜影響,為我省鄉村產業發展增添新動力。
學校與浙江省僑聯聯合舉辦了3期海外中餐烹飪技能培訓班,烹飪專業教師團隊與參加學習的近300名海外華僑和行業500多名廚師分享了玉環東海之宴、蕭山十碗頭、安吉“兩山”百筍宴等典型“百縣千碗”案例,以食為媒,展現當地特色文化,帶動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助力。
大師入駐,振興地方美食經濟
浙商職院王豐烹飪大師工作室與千島湖旅游集團、浙江滬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和企業建立多項合作協議,致力于開發地方特色菜品。
以工作室為載體,學校還與龍游縣合作,進行技術研發,共創“龍游畬鄉十大碗”菜品,為當地鄉村農家樂增收;為磐安縣開發“磐五味·尖山十八渦原鄉菜”,并制作操作手冊,并對成果進行推廣;為淳安縣開發推廣道地小吃三十六道,助力千島湖美食文化傳播,帶動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同時,工作室為龍游、磐安、麗水等地的1000多名鄉村廚師開展烹飪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烹飪水平,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能支撐。
結合嵊泗當地特色海產品貽貝資源,工作室為嵊泗貽貝烹飪增加養生內涵,推進菜品升級達到國宴標準,使其成為舟山海鮮的一張“金名片”。通過工作室的牽線搭橋,嵊泗縣政府與西子國賓館簽訂貽貝正式供貨協議,嵊泗貽貝走上了國宴菜單。
從菜品、店面、VI設計到品牌推廣,工作室還為嵊泗海鮮量身打造的“百年漁場”海鮮面館,并于今年10月入駐蕭山機場,受到廣大乘客的好評。
技術研發提升農產品價值
技術研發能有效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學校烹飪教師團隊陳琳博士將生物科技與傳統烹飪技術結合,篩選出浙江特有的作物——西湖莼菜和黃梔子兩種植物農產品,突破提取工藝及動物實驗等技術瓶頸,提升產品價值,申請并獲得國外專利授權。
學校烹飪教師團隊重點攻關了麗水畬族特色柳葉臘梅農產品產業化應用,成功研發柳葉臘梅產品三項,并在麗水老藝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家門店成功推廣,顯著地提高零售門店10%~20%生產效率。其中,黑金酥等產品在線上天貓銷售,達到300多萬元的銷售額,有力助推了浙江及我國基于植物農產品資源的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發展,助推了麗水畬族地區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