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海洋剪紙藝術源遠流長,融匯了積淀深厚的海洋宗教文化、獨具特色的海洋漁業文化、多姿多彩的海洋民俗風情、可歌可泣的海洋軍事文化和別具一格的海洋文學藝術。嵊泗海洋剪紙的源起,正是與當地的風俗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漁家的婚喪壽慶、漁民的謝洋開捕等,海洋剪紙藝術在本土民俗文化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富有海洋特色的生產生活、魚類、港口、科教、文物古跡等形成了嵊泗海洋剪紙的豐富題材。由于其獨特的歷史和地域人文因素,形成了自己濃郁的海味文化風格,也孕育了獨特的嵊泗海洋剪紙藝術。嵊泗海洋剪紙多為單色剪紙,以剪為主,以刻為輔,風格既有北方的粗狂濃厚,又有南方的秀麗明快,既有傳統民間剪紙風味,又結合了現代美術理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嵊泗海洋剪紙藝術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迅速發展,剪紙的技法、工具、題材都有了新的創新。2012年,嵊泗成立了海洋剪紙傳承培訓基地——陳士定海洋剪紙工作室。每年舉辦3次以上剪紙作品展、剪紙體驗等活動,舉辦10余期剪紙傳承培訓班,將海洋剪紙傳承普及到漁農村(社區)、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部隊駐軍、個體經營戶、外來新居民,每年受訓人數達4000多人次,并涌現了一批優秀的剪紙藝術人才和剪紙創作骨干,剪紙作品多次在國際、全國、全省大賽中榮獲大獎。工作室還和全縣中小學、縣圖書館、縣青少年宮聯合開設海洋剪紙藝術教學活動,全年舉辦長期的少兒剪紙興趣班,參訓人數達130余人。2013年6月,嵊泗海洋剪紙被舟山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五批舟山市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2023年1月,嵊泗海洋剪紙入選第六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縣共有剪紙愛好者四、五千人,年齡最大的80歲左右,最小的只有七、八歲。全縣共有夕陽紅、機關、海娃、漁嫂等剪紙團隊22個,各鄉鎮都有一至二個剪紙藝術團隊。菜園鎮于2013年組建成立了海洋剪紙藝術團,全鎮150多名剪紙愛好者參加了授牌儀式和培訓。海洋剪紙藝術團將開展不定期的培訓、交流、展覽、走親等形式活動,切實提高嵊泗海洋剪紙藝術的傳承、發揚、推廣、應用。
百年來,嵊泗海洋剪紙在海島中茁壯成長,猶如一棵棵島上的石艾草,散發著自己的幽香,它屬于海島勞動人民的藝術。它具有極為豐富的哲學、美學、社會學和人類文化學、民俗學的內涵,也是中國海洋文化的凝聚和結晶。保護嵊泗海洋剪紙藝術,不僅是對海洋剪紙本藝術身的傳承,更是也是對海洋文化的傳承,讓漁農村群眾的喜怒哀樂、幸福的生活和對嵊泗明天的美好期望,通過紙張的翻飛、剪刀的旋轉融入花花綠綠的剪紙之中,凝鑄到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