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環市坎門街道是玉環革命的老根據地,革命先輩們曾在這片熱土上播撒下的革命火種,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自2019年下半年起,坎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與玉環市教育局、坎門街道辦事處、玉環社區學院三方共同協商,以助推漁鄉共同富裕為重要抓手,以“紅、藍、綠”為主基調,謀劃開展“三色文化大講堂”系列培訓。“三色文化”指的是紅色、藍色和綠色。紅色代表紅色基因,即以“少年英雄林森火”為代表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孕育出獨具革命歷史底蘊的紅色文化;藍色代表傳統漁海文化,即以浙江省非遺傳承“坎門味道”為代表的,深受海洋文化影響所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生活;綠色代表生態文明,即以“綠色行動、綠色家園”為契機的“兩山”文化,而“三色文化大講堂”是推進“新漁村、新生活、新漁民”的終身學習平臺。
以“開發‘三色’文化教育資源,耕耘一方精神沃土”為初衷,針對社區居民特點和學習需求,坎門成校制定教學計劃和培訓模式。圍繞黨史教育、社規村約、普法維權、傳統文化、智能技術、健康知識、環保生活、生活和生產技能等內容設置課程,建立健全“三色”文化大講堂的核心課程,并將社區的居民小組評議會、新時代文明實踐及垃圾分類等內容納入到課程體系。學校統籌調動轄區現有資源,積極組建志愿服務隊伍組織授課、講座,深入開展以送法、送學、送醫及文體等內容為主題,以社區居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三色文化”教育培訓,惠及村民萬余人。
傳遞“紅色能量”,筑牢紅色根脈
學校聯合坎門街道宣傳辦、工青婦等部門,適時把黨的政策、法規宣傳教育活動相結合。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了社區居民對國家政策法規的知曉率,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了解到國家的各項惠民政策和法規。學校充分發揮社區老年學堂教育的優勢,注重深入挖掘本地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不斷強化政治引領,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學、校園活動和學員學習的各個方面。為充分利用紅色教育資源,打造老年學堂“紅色課堂”,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吸引力的黨性體驗課程。學校將“紅色課堂”向校外延伸,利用紅色教育基地,組織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將紅色基因植入精神血脈。
激發“藍色活力”,助推鄉村共富
學校發揮自身優勢資源,積極開展“三色文化大講堂”藍色主題文化教育培訓活動,合力助推美麗漁鄉共進共富。配合坎門街道和坎門漁民協會,利用禁漁期這個有利的時間節點,開展“千村萬戶漁民素養提升培訓”,內容涉及漁業安全生產、漁業新設備的使用和設備的維護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從2020年至今,學校已承辦4期培訓,培訓漁民達1149人,發放培訓資料近4000份,對推動坎門地區現代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響應政府有效落實漁民就業幫扶政策,做好漁民轉崗轉業安置工作,學校還積極配合市人社局、市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積極開展轉崗漁民的就業意愿與培訓意愿信息登記錄入工作,主動為漁民轉崗就業提供便利。并發揮成人技工學校的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新型職業技能培訓,幫助他們真正掌握一技之長,提高就業創業能力。近兩年,學校編撰出版本土化教材《坎門味道》《數控理論編程》等近30余冊,讓許多生活困難的漁民兄弟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織密“綠色屏障”,共建和諧社區
“三色文化大講堂”的綠色主題文化教育活動,細心織密“綠色屏障”,營造“人人有綠色理念、人人有環保意識”的綠色文化氣氛,積極弘揚現代文化和綠色生態環境有機結合。為給孩子們營造一個綠色文化環境,學校積極配合國家的“雙減政策”,大力推進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開展“護苗·綠書簽”活動,大力倡導綠色閱讀、文明上網,共同營造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文化環境,助力“護苗”工作。學校還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大力宣傳“垃圾分類”和“世界地球日”,樹立綠色理念。
經過三年的實踐和探索,“三色文化大講堂”的內容不斷豐富,內涵也不斷深化,已成長為一個社會影響廣泛、百姓喜愛的全民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立足坎門人文地理特點和產業布局結構,以漁村居民的終身學習需求為導向,以發展教育培訓特色為重點,坎門成校全面整合優化資源,變“無形文化”為“有形產業”,充分發揮終身學習品牌在美麗漁村共同富裕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助推坎門地方經濟持續發展、綠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