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船員,來自浙江舟山。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憑著對航海事業的熱愛和堅守,將那份“海上工匠”精神不斷地傳承下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精益求精、勇立潮頭”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
東方海外貨柜航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海外”)不久前欣然宣布,其船隊再增添一艘全新超大型貨輪。6月6日,這艘新船在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船廠舉行的命名儀式上被命名為“東方土耳其”號,成為東方海外同系列12艘貨輪中接收的第三艘24188TEU船舶。
“東方土耳其”輪是此前交付的“東方西班牙”輪的姊妹船,2022年3月開工,同年9月開始塢內搭載,今年3月初下水,6月13日開始海上試航,6月30日正式交付。
作為船舶界的“大國重器”,24188標箱系列集裝箱船順應全球航運業的發展趨勢,代表了船舶工業設計、建造能力的發展方向,融合了當今最主流的研發成果及智能化手段,是新一代超大型智能、綠色集裝箱船的典型代表。
此前,超大型貨柜船的船長均由外籍海員擔任,此次“東方土耳其”輪22名海員中的船長林益軍、輪機長陳登飛等12名海員均畢業于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由舟山東方船員服務有限公司派遣。他們從學校畢業后一直在東方海外服務,是海員隊伍中的佼佼者,他們是海運學院的驕傲,也是全體舟山海員的驕傲,是舟山船員亮麗的名片。
浙江國際海運職院始終堅持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積極探索了一系列深化產教融合新機制。在香港董氏集團支持下,學校于1991年聯合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航運企業成立航海教育咨詢會,建立“政、校、行、企”咨詢架構和溝通平臺,形成政府指導、行業參與、校企合作辦學的有效溝通機制。目前,航海教育咨詢會已經召開27次,形成一系列推進產教融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經驗和做法,《高質量培養國際海員,服務海洋強國戰略》成功入選2021年浙江省學徒制典型案例,《對接國家戰略 服務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成功入選教育部“提質培優、增值賦能”優秀宣傳案例,為全國航海職教類人才培養提供了借鑒。
據了解,該校依托航海教育咨詢會這一智庫,先后創辦了混合所有制東方海外海事學院、股份制萬邦液貨運輸培訓中心,建立了浙江巴新、浙江烏克蘭國際海事學院,培養國際海員。其中,學校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南太平洋海事培訓學院合作成立的浙江—巴新國際海事學院2022年入選浙江省首批“絲路學院”。該校始終堅持“國際化、應用型、地方性”的辦學定位,堅持培養一大批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不屈不撓開拓創新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品質的船員,全力打造一支優秀的“航海工匠”隊伍。
“未來,學校將繼續發揮在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方面的優勢,全面對接地方產業發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海洋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職業院校,為國際航運業輸送更多高質量海員,為浙江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服務,為國家建設海運強國而努力奮斗。”該校校長吳中平研究員深有感觸地說。(通訊員 陳永芳 虞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