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城市、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等戰略國策的推進,建筑行業逐漸向智能化、信息化轉型升級,隨之帶來了建筑行業產業鏈的整合,生產方式從過去碎片化、粗放式、勞動密集型向集成化、精細化、技術密集型生產方式轉變,對建筑工程技術人員、管理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出了新要求。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建筑工程技術省級高水平專業群,牽頭實施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深化專業自身改革、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推動省域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長學制人才培養。
準確把握人才需求的時與勢
明確人才培養方向
2022年初,在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指導下,學校牽頭組建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課改調研工作組,先后調研浙江省11個地市的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78家建筑企業、46所中高職院校。在調研中發現,企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當前建筑工程施工生產一線的人才需求仍以職業院校畢業生為主。
從企業人才學歷需求來看,目前主要集中在高職和本科。其中技術類崗位高職學歷占比達半數以上,是施工生產一線的主力軍。從企業人員崗位需求來看,應對建筑業工業化、信息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新業態的技術人員緊缺。特別是BIM建模、BIM施工應用等崗位專業人才需求缺口較大。從企業從業人員職業能力要求來看,建筑施工企業更趨于選擇綜合素質全面、知識與技能兼具的高素質人才,建筑工程專業技術+智慧跨界人才的工作崗位已成為建筑行業新設置的崗位。
為適應工程建設領域產業優化升級,對接房屋建筑業、土木工程建筑業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新趨勢,對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面向房屋建筑業、土木工程建筑業,培養能夠從事建筑工程施工生產一線的建筑工程施工操作、施工現場作業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貫通培養的目標和方向。
聚焦人才培養問題和著力點
找準一體化貫通培養突破口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課改工作組對浙江省18所開設建筑工程技術的高職院校、28所開設建筑工程施工的中職學校進行調研發現,中高職學校人才規格不統一、課程設置和課程標準缺乏整體統籌、課程內容重復、課程設置和內容滯后于行業發展,人才培養貫而不通。
面對問題,構建和制定統一的專業課程體系、教學標準、課程標準、一體化資源是中高職一體化人才貫通培養的著力點和突破口。精準對接區域人才需求,構建循序漸進、通專融合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對照職業能力標準、企業崗位能力新要求,科學設計一體化專業教學標準,制定一體化核心課程標準,開發實習實訓項目,構建統一的實訓教學標準,中高職協同共建共享一體化實習實訓資源。設置符合省域行業企業需求的新課程,比如BIM技術應用、施工現場信息化管理、建筑信息技術應用等。
標準的制定遵循職業能力由低向高、由簡單向復雜螺旋式發展的成長規律,采用“PGSD能力分析法”,確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所涉工作領域的六大典型職業活動的55項典型工作任務和221個職業能力,形成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職業能力標準》《浙江省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教學標準》,為專業中高職一體化貫通培養提供了標準保障。
完善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機制,健全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評價制度,一體化的教學監控與保障組織機構等,實現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管理協同,為中高職一體化貫通培養提供了機制保障。
深化產教融合
多鏈條聚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面對建筑行業的產業升級提效增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緊缺局面,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對統籌推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長學制貫通人才培養的作用越發凸顯。
建立健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長學制人才培養應結合區域產業布局、企業人才需求,主動與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深度合作,通過共建產業學院、企業學院、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等形式,構建多樣化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與機制,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教材開發等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教學標準與產業標準、課程與教學內容和職業資格標準、教學過程與職業崗位勞動生產過程、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的全面對接。
推進校企互聘制度。暢通企業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從教渠道,建立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共建團隊、師資互聘,通過技術服務和橫向課題,提升師資水平、擴充師資力量。持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實現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有機融合,為促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貫通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技術技能支撐。(徐哲民 黃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