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諸暨市職教中心蔡火光帶領的紹興市中職德育+創新團隊聯合本校金志宇創新團隊、徐狄瓊創新團隊與諸暨市工業學校的黃柳松創新團隊,一同開展了紹興市跨界融合聯合教研活動。
這是一次跨學科、文專融合、理論實踐結合的探索,德育+團隊聚焦了“中職學生不能高效完成德育實踐作業”的真問題,教師從學生的專業特長出發,指導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到德育實踐作業的創作中來,精心設計完成了兩堂優秀的文專融合公開課。
公開課1:德育實踐作業之《百年名校我手繪》
從左至右:何楚 周曄 汪海斐
開課伊始,建筑老師周曄課列舉了大量百年高校的手繪圖片,形象地展示德育作業的優秀模板,引出本次公開課的話題——手繪百年名校。授課過程中,周老師牢牢地落地課程思政,動情地說道:“中國傳統建筑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被譽為‘凝固的藝術、無言的詩、立體的畫’”。這是老祖宗的智慧啊!”
為了更好地助力學生完成手繪的制作,數學老師汪海斐準備了大量的校園風景照,引導學生準確認識校園建筑的幾何性。
美術老師何楚老師在最后壓軸出場,她說,美術教育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美術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傳授,重要的是能利用美育在課堂上滲透德育,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全面發展,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她的美術課上,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環環緊扣,學生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還有分享和互幫互助的精神。她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向同學們傳達著美的信息,演繹著工作的精彩,生活的鮮亮。
公開課2:德育實踐作業之《有為小報我制作》
從左至右:戚引松 蔡火光 柴其平
德育途徑的拓展是信息時代的必然選擇,也是德育與時俱進,走向德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德育切人點比比皆是,關鍵是教師要以德育為已任。善于發現并創造性地利用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寓德育于教學之中,達到教學與育人的雙重功效。“有為”電子小報的制作,就實現了德育與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
三位德育線教師,結合計算機班學生的專業特長,選取了“浙風有禮 從我做起”的德育主題任務進行思想教育。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鼓勵學生多一些原創,可以通過尋找資料,如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盡量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德育課程,避免了教師簡單空洞的說教,使學生們的課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德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心,由此出發,從愉悅學習情緒,營造學習氣氛,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培養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提高信息技術水平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此次跨界文專融合,是諸暨市職教中心大力推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教學改革創新,也是學校德育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方面的一次新嘗試。兩堂公開課,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讓德育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卻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許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