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智慧助老”優質工作案例、教育培訓項目及課程資源名單,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小島你好,智慧助老”——讓海島老人跨越“數字鴻溝”》案例獲評優質工作案例。近年來,浙海職院聚焦職業教育助推全民終身學習發展,積極組織開展“銀齡跨越數字鴻溝”教育公益服務活動,幫助海島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
一是完善機制,建立“智慧助老”科普幫扶行動計劃。深入貫徹落實舟山市委關于“小島你好”海島共富行動和“星辰大海”計劃,充分發揮學校組織和智力優勢,聯合校科協、科研與合作處、學工部、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部門專家教師,成立專項科普領導小組,緊扣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融入智慧社會的需求和困難,制訂實施“數字賦能助力銀齡跨越數字鴻溝”專項科普行動計劃。明確重點幫扶目標為海島空巢、獨居、殘疾老年人,通過“數字反哺”,運用智慧教學等方式,整合教學模塊資源,積極開展下海島、入戶、入社區精準助老科普幫扶工作,助力破解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門檻”,幫助老年人更好掌握互聯網和智能化技術。
二是強化服務,加強“智慧助老”志愿者隊伍建設。 自專項活動開展以來,學校廣泛動員青年大學生和教職工力量,先后組織招募了80余名有愛心、有耐心、智能手機使用水平高的青年大學生志愿者和30余名熟悉智能技術應用的教師擔任專項科普講師團隊和“信息助力員”,同時成立線上線下“浙海職院銀齡跨越數字鴻溝專項科普志愿服務隊”,并邀請專家對志愿者們開展“智慧助老”素質能力提升培訓。引領師生志愿者深入定海、普陀、岱山等30余個海島漁農村,開展“智慧助老——我教老人用手機、防范電信、金融詐騙”等宣傳培訓活動,手把手開展智能教學,面對面講解智能應用,不斷提升老年人智能應用水平和防詐騙意識能力。
三是融通資源,豐富“智慧助老”特色服務內容。依托學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資源、現代信息研究中心和校外思政實踐教學基地優勢,基于海島老人的時間和空間需求,構建個性化的課程體系。以美好生活為主線優化教學內容,圍繞“初識”“相知”“相通”“相守”“相伴”五個板塊,改變老年教育課程單一性,提供“菜單化”項目培訓內容。針對老年人交通出行、掛號就醫、生活購物、防范詐騙等高頻事項和應用場景,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創新提供“沉浸式”學習新模式,通過微信群、云課堂等,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分類開發普通話、方言版培訓微課程6門,時長達180分鐘。讓學習更貼近海島老人所需。 截止目前,學校已舉辦“智慧助老”培訓18期,每期2-3天,培訓1100余人次,社會反響很好。(高教與職成教處、浙海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