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可以預見的是,技能人才將越來越吃香;提高技能人才地位與待遇,持續鍛造大國工匠,將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發展的必選之路。
據澎湃新聞報道,降低落戶門檻、提供購房補貼、優惠力度與博士碩士畫等號……為爭攬技能人才,各地政府大招頻出。在遼寧沈陽,符合一定條件的高級技師在沈陽購買首套普通商品住房,可獲得最高50萬元的一次性購房補貼;在浙江海寧市,部分技術人員直接與博士、碩士同等待遇。北京市人保局日前也表示,“十四五”期間,北京將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350萬人次,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同時鼓勵企業建立“新八級”崗位績效工資制,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多地政府大手筆延攬技能人才的背后,是城市管理者的大視野和大格局。技能人才是撐起實體經濟的基礎力量,而實體經濟是社會發展的本錢。各行各業生產一線的技能人才,總能將那些嚴謹的設計、精妙的規劃、重要的決策,通過自己的巧手一一變為現實,在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提高團隊執行力和企業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技能人才在航天、高鐵、智能機器人、信息網絡等諸多高精尖領域的出色表現無可替代。正是因為技能人員手上精湛的實力、心中高度的責任感、肩上傳承的擔當精神,一項項關鍵瓶頸得以打通,一個個硬骨頭問題迎刃而解,多行業技術水平飛躍提升。
技能人才的作用日益體現,地位和待遇也日益提高。截至目前,我國技能勞動者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但結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任務和要求,我國技能人才在整體結構和數量上仍存在不足。打造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技藝精湛、素質優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任重道遠。各地對技能人才的政策傾斜和人文關懷,用制度的激勵、待遇的提高,營造尊重技能人才、突出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既是各地對技能人才尊重和認可的實際表現,也有助于技能人才獲得更多身份認同感。
活躍在各行各業的高技能人才,技能超群的大國工匠,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不斷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是當之無愧的行業寶藏。對敬業堅守、默默奉獻的技能人才予以更多關愛,是對奮斗者和勞動本身的致敬,也是對培養更多大國工匠的呼喚。(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