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了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課題立項名單,中國成人教育協會(以下簡稱中國成協)學術委員會3位委員分別獲得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課題立項。
中國成協人力資源教育專委會理事長、中國成協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企業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峰教授,牽頭申報的“新時代老年教育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獲得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大項目立項。該課題的主要研究問題是:建立什么樣的老年教育服務體系,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要,與時俱進地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不斷升級的和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預期包括以下子問題:
(1)新時代對老年教育服務的總體要求是什么,新時代會對老年教育服務帶來哪些理論突破?
(2)老年教育服務的供需現狀及成效如何?
(3)不同類型的老年教育服務的模式與機制是什么樣?
(4)國家老年大學在老年教育體系中的作用是什么樣?如何搭建全國老年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臺?
(5)人民滿意的老年教育服務體系的質量標準與人才培養應該怎樣?
(6)保障老年教育服務可持續發展的治理體系是什么?課題組由北京大學等六個申報單位組成。該課題的研究成果將為我國制定老年教育政策提供依據,為我國老年教育規劃提供理論與實證支撐。
中國成協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寧波大學副校長樂傳永教授,牽頭申報的“中國成人教育百年學術史研究” 獲得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立項。課題以“成人教育學術研究”為研究對象,具體探討1921-2021年中國成人教育學術研究的百年發展史。主要包括:
(1)依據社會變遷、成人教育研究的內外部條件,科學劃分百年中國成人教育學術發展階段;
(2)系統梳理百年來中國成人教育研究成果,以時間向度為線,串聯研究熱點,對代表性研究者及其成果加以評析,揭示中國成人教育學術發展不同階段的學術理念、學術觀點、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學術族群等發生的變化;
(3)在分階段研究的基礎上探究中國成人教育學術史的發展動因及演進邏輯,概括百年來中國成人教育學術發展的基本經驗及特點。
中國成協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北大學劉奉越教授,牽頭申報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水平的空間分異及影響機制研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立項。課題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為研究對象,探討其發展水平的空間分異和影響機制。主要包括:(1)建立基于空間視角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水平理論分析框架,構建產教融合發展水平的測度指標體系和測度模型;(2)測算所選樣本省域產教融合發展水平,辨識哪些區域為產教融合發展“高地”,明晰各地產教融合發展水平增速差距以及空間分異規律,揭示產教融合發展水平的空間分異機制;(3)結合原因的分析,從多個維度提出優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水平提升路徑。
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學術委員會將繼續支持3位委員扎實推進課題研究,并鼓勵中國成協各學術委員都要積極投身學術研究中,努力產出系列高質量研究成果,服務國家重大教育決策,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學術引領和智庫作用。(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學術委員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