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技術應用’項目今年又進國賽了!” 5月22日,宋海軍老師在朋友圈發文表示,“我們將力爭更好成績!”據悉,此賽項以工業機器人技能為比賽基礎,每支代表隊伍由2人組成團體進行比賽,在4小時內協作完成相關競賽任務。今年是諸暨技師學院連續第四年參加該項目國賽,以往成績是一金兩銀。
優秀的成績當然離不開優秀的老師,浙江工匠宋海軍老師在2020年指導學生在“機器人技術應用”“電氣安裝與維修”項目兩奪國賽金牌,是名副其實的金牌教練。收獲鮮花和掌聲的同時,宋海軍沒有停下腳步,因為知識在不斷更新。用他的話講,躺在功勞簿上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腳踏實地的摸索,才能摘取枝頭的最鮮的果實。“雖然這套機器有的模塊在這次比賽中沒有作要求,但我們都是設法把它們弄懂學會了!”宋老師自豪地說,“每年的比賽要求都有所不同,跟在后面走太被動了,我們選擇主動出擊,走在知識的前沿。”事實證明它的思路和做法是對的,雖然是鐵打的教練流水的兵,但他的隊伍維持了一貫的高效,從來不用為新工藝頭痛。拿過金牌,也拿過銀牌,今年的目標很明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問起選拔人才的秘訣,宋老師用“勤學苦練”四個字作了概括:“符合這個條件的人才有可塑性,靠小聰明是出不了成績的。”同時指出,競賽動輒數小時,沒有良好的體能儲備是不行的。像這次比賽的時間安排,早中晚都有,有些學校可能就吃不消了,“但我們不怕,隨時都可以拉出去比賽”。每天早上2公里跑步,這是硬指標,有的候選對象就在這個環節被淘汰了。
是的,只有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才能出成績!(徐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