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橋區職業教育中心為峨邊學生過彝族新年
柯橋區職業教育中心(高級技工學校)有這樣18位學生,他們來自遙遠的峨邊,遠赴紹興學習技能。11月17日是峨邊彝族新年,為了能讓這群來自異鄉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增強彝漢一家親的氛圍,學校特意為這群來自峨邊彝族的孩子們過一個別樣的彝族年。
彝族年,彝語稱為“庫斯”,“庫”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涼山彝族傳統的祭祀兼慶賀性節日。彝族年始于何時,現已無從查考,涼山彝族過年中的許多儀式均與祖先崇拜相關,整個節日中充滿濃厚的祖先至上色彩。每年收秋結束之時,就是彝族“庫時”之時。彝族吃年夜飯,體現的是富有、安樂、莊嚴,既有規矩和莊重,又有活躍和愉快。彝族年夜飯上,自家殺的豬,自家種的菜,自家打的粑粑,金沙江釣的魚,還有自家腌的老火腿和酸菜都是餐桌必備。為了迎合少數民族學生的習俗,學校食堂特意準備了豐盛的年夜飯。餐桌上除了一些紹興特色菜之外,都是彝族口味的菜式,其中彝族燒雞菜是峨邊老師特意囑托的保留菜式,新鮮的肉雞配以辣椒、蒜姜,色澤紅火,口味熱辣豐富。據學生說,這道菜是他們家鄉年夜飯的必備菜肴,家鄉菜肴的出現撫慰了每一個學生的思鄉之情。
年夜飯之后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彝族新年晚會,彝族敬酒歌拉開了晚會序幕。全體峨邊學生身著彝族服裝,載歌載舞,表現了彝族人民熱情好客、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游戲《你來比劃我來猜》《搶凳子》《抱團打天下》同學們全員參與,笑聲不斷;紹興學生還為峨邊同學獻上了歌曲《最美的期待》、歌舞《五彩湖》《達體舞》,靈動悅耳的歌聲、含情脈脈的舞蹈把晚會推向高潮。
本次活動既是兩地美食的碰撞,也是兩地文化的交流,更是兩地情感的相互融合。峨邊同學說:“長這么大,第一次在異地過別樣的彝族年,感謝學校給我們準備了豐盛的菜肴和盛大的晚會,讓我們感受到家的溫暖。”(魏明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