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編排的舞臺劇《陳望道》,講述了經歷“一師風潮”后的陳望道回鄉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歷史,70多名學生參與,演出近百場。(資料圖片)
浙江義烏,除了世界聞名的小商品城,更有底蘊深厚的紅色資源。這里有《共產黨宣言》的翻譯者陳望道,有“改革先鋒”謝高華,有振興鄉村的村支書何德興。
作為義烏的地方高校,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以“紅”為底色,在辦學中通過黨建引領來提升學校事業發展,在超額完成浙江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各項任務的同時,還以高分入選浙江省高職高水平學校。
“黨旗引領下,學校的教育事業正闊步向前。”學院黨委書記李昌祖說。
黨史教育 拔節育穗
2019年,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吳雷對全校新生調研時發現,多數學生感覺思政課“道理”多了些,地氣少了些。
為了讓思政課與學生無縫對接,吳雷決定和教師們將義烏的紅色資源轉化為教學優勢,從身邊的鮮活黨史中汲取營養。在義烏分水塘村,學生在破舊的柴房中追尋青年譯者陳望道的青春記憶。在義烏城市規劃館,學生看到了縣委書記謝高華“敢為人先、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改革精神。在美麗鄉村七一村,學生與村支書、十九大代表何德興面對面,聆聽正在發生中的鄉村振興的真人真事。
“現場直播式的授課,還原了革命先賢的精神圖騰。我們要學習陳望道先生對理想信念的執著,學習他嚴謹的治學精神。”該校學生黨員張錦濤在參觀陳望道故居后說。
學生對思政課有了興趣,學校適時地提供“插件”。有的學院在思政課前5至10分鐘,讓學生自由演講個人觀察到的社會紅色元素。有的學院組織一批批紅色“拍客”,走進社區,走進農村,用手中的鏡頭去記錄寢室故事、快遞小哥、鄉村美景。
最受學生歡迎的,是該校編排的舞臺劇《陳望道》。全劇40分鐘,講述了經歷“一師風潮”后的陳望道回鄉翻譯《共產黨宣言》的那段歷史,前前后后70多名學生參與,演出近百場。“我們還經常受邀前往社區、農村進行演出,讓更多人了解陳望道,傳遞共產主義信念。”學生演員小周說道。
此外,學校還通過成立謝高華先進事跡宣講團、“望道行”紅色實踐教學品牌等形式,增加思政工作的親和力。從今年起,學校正式啟動“麥穗計劃”,以“百門課程、千分銀行、萬人成才”為藍本,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三年一貫制“大思政”育人格局,通過科學設計100門課(第一課堂+第二課堂),落實千分銀行制度,切實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專業學養、雙創素養、文明涵養,實現萬名學子共成才。
加強領導 組織改革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共有9個二級學院,從去年起,7個二級學院黨總支升格為二級黨委,并設紀委。兩個學院試點“二級學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李昌祖表示,本著二級學院專業群“以群建院,以群強院”的導向,二級學院設立黨委有助于下放管理事權,自主發展黨員。“在黨委領導下,充分調動各學院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機電信息學院試點了“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原先“三重一大”的事務,由黨政聯席會議討論決定。現在改為院長辦公會討論方案,再提交黨委會審議通過,紀委跟蹤監督。黨委書記陳華明顯感覺到現在的決策更加規范了。學院創新“匠心傳承”黨建品牌,成立了支部先鋒隊,黨員教師帶頭進企業解難題。半年多來,共為企業攻克了5個技術難關。
有了二級學院黨組織的堅實堡壘,學校層面的黨建工作吹響了集結號。學校黨委出臺“第一時間落地”機制,確保學校黨委與二級黨組織在第一時間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上級黨委的重要會議精神和文件精神等重要內容“學”“議”“研”“做”“督”,做到第一時間研究部署,第一時間貫徹落實。為此,學校還上線了“任務督辦系統”,遴選了17名師生“督辦員”。只要是黨委會通過的重大事項,必須落實到人,相關負責人必須實時上傳工作進展情況,并且接受督辦員的監督。
黨建有力,師生的獲得感也是實實在在。在這里,黨組織開民主生活會,會征集與師生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通過精準派單,逐一給出解答,每年每位黨員教師至少認領解決一件師生實事。在這里,每位黨員教師都會認領一名學生進行全面幫扶。學生小王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在黨員教師袁朝輝的幫助下,小王參加了學校的發展性資助項目,熟練掌握了辦公軟件的基本操作,獲得了學校勤工助學崗位。類似的結對,學校目前有298對。
黨建引領 服務社會
在晚上7點的雞鳴山社區,記者看到6個社工正在與國際友人一對一交流,叮囑大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有4個社工是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師生。
義烏常住人口和外來人口較多,但之前沒有專業的社會工作機構。人文旅游學院黨委委員項麗萍發起倡議,與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黨員師生參與了義烏市同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建設,承接義烏境外人員社區融入、孤殘兒童寄養家庭評估、城市流動少數民族等項目,為各類人群提供專業服務。目前,同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每年政府購買服務經費已逾280萬元,聘用全職社工30名,其中半數以上是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留用。
“為當地社會服務,為需要的人群服務,是高校黨建工作的應有之義,我們鼓勵黨員師生帶頭走出去,貢獻自己的專業力量。”李昌祖說。
這些年,創意設計學院的“創意進市場”走進了義烏國際商貿城,外語外貿學院的“智慧小囡”走進了義烏的養老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宣講團”走進了義烏中小學,為地方社會辦了一件又一件實事。
此外,學校的黨建工作還走出義烏,輻射全國。校黨委與義烏市商務局、汶川縣經信局、阿壩師范學院四方合作共建汶川電商學院,組建了川藏味道農特電商、義汶E路等五個工作室,加強校地融合與校校合作,為汶川培育適合本地的電商創業人才。該校創業學院黨委還組織兩校學生開展跨地域的直播連線,一同為汶川和義烏“三農”產品代言。(蔣亦豐 徐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