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全國各級人社部門迎難而上,穩中求進,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扎實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舉辦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開展線上技能培訓、以工代訓援企穩崗、推進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擴大技工院校招生規模……職業能力建設工作碩果累累。
關鍵詞:國賽賀信 指明方向
技能報國 匠心筑夢
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
2020年12月10日,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東省廣州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職業技能競賽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的平臺,對壯大技術工人隊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86個比賽項目,2500多名選手,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賽事規格最高、競賽項目最多、參賽規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社會影響最廣泛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經過3天的激烈角逐,來自全國各地的291名選手摘得獎牌。
多年以來,人社部每年牽頭組織開展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競賽項目涵蓋各個職業領域,注重體現通用性、行業性等特點,每年均有上千萬人參加各類競賽活動。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組織開展一類職業技能大賽10項、二類職業技能競賽73項,涉及197個職業(工種)。
經國務院批準,人社部自2020年起,創新舉辦全國技能大賽。這填補了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競賽的空白,推動我國職業技能競賽體系不斷成熟。
高位推動,多點開花。目前,全國多個省份組織開展省級綜合性職業技能賽事,打造了四川“工匠杯”、重慶“巴渝工匠杯”、遼寧“技師杯”、江蘇“狀元杯”等競賽品牌,部分地區還探索舉辦了區域性職業技能賽事。
以賽促培,以賽促訓,以賽促教。隨著職業技能競賽規模不斷擴大,職業技能競賽成為重要“支點”,成為推動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
技能新起點,揚帆正當時。當前,各級黨委和政府正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的批示精神,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積極推動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培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關鍵詞:技能人才 評價改革
高屋建瓴 簡政放權
用好評價“指揮棒”,才能樹好高質量發展“風向標”。
近年來,人社部深入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加大職業資格制度改革力度,減少取消280項國務院部門設置的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公布實施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并加強監管服務。
“瘦身”之后,如何“健體”?為應對職業資格大量取消,技能人才面臨評價缺失、職業發展受影響等問題,2020年,在做好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分步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有關工作的同時,人社部繼續統籌做好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工作。
向用人主體放權。2020年11月,人社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企業大力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通知》,提出按照“誰用人、誰評價、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支持企業自主確定評價范圍和評價方法、設置技能崗位等級。
開展第三方評價。人社部持續征集遴選社會培訓評價組織,為中小微企業職工和社會人員提供職業技能評價服務。2020年9月,印發《關于做好部門行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導有關部門推薦社會培訓評價組織;行業組織可繼續承接退出目錄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
加強評價質量管理。出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規程(試行)》《技能人才評價質量督導工作規程(試行)》《關于加強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積極指導規范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活動。
擴大貫通規模。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延伸貫通領域。
加強技能人才評價基礎。完善新職業信息發布制度和職業分類動態調整機制,2020年,發布網約配送員、互聯網營銷師等25個新職業信息。健全職業標準體系,頒布56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截至2020年11月底,共有3700余家企業、近900家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完成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備案,104萬人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目前,一套以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為主要內容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已初具雛形,一套科學化、社會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正在發揮重要效能。
關鍵詞:技能培訓 線上“充電”
轉戰云端 共抗疫情
危中有機,唯創新者勝。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線下職業技能培訓按下了“暫停鍵”。全國各地人社部門積極開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將線下培訓“推上云端”。
2020年2月,人社部會同財政部,專門印發《關于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明確2020年實現“511”線上培訓目標征集遴選50家以上面向全國的優質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平臺,推出覆蓋100個以上職業(工種)的數字培訓資源,全年開展100萬人次以上的線上職業技能培訓。
3月,人社部制定出臺《關于印發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方案的通知》,在全國集中組織實施以“抗疫接力,技能就業,助力脫貧”為主題的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
3月至6月,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線上培訓實名注冊學員超過1300萬人次,參加線上培訓超過1200萬人次,累計投放課程資源11.4萬個,學習時長近2億小時。
線上培訓資源免費開放,線上培訓資源質量不斷提升,線上培訓服務不斷完善……實施“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開展線上培訓,既是“戰時”職業培訓的舉措,又是順應時代和市場需求的常態化職業培訓,形成了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的線上培訓新熱潮。
關鍵詞:以工代訓 穩住崗位
援企穩崗 提質增效
留得青山,才能贏得未來。
面對疫情對中小微企業和交通運輸等行業生產經營造成的重創,人社部果斷采取行動,創新開展以工代訓工作,將援企穩崗保就業作為培訓工作的目標,扎實推進“六穩”“六保”落到實處。
真金白銀,援企紓困。2020年5月9日,人社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實施企業穩崗擴崗專項支持計劃的通知》,要求用足用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拓寬以工代訓范圍,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鼓勵企業吸納更多就業,保障勞動者基本生活,努力保持就業局勢和社會大局穩定。
5月20日,人社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開展以工代訓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等開展以工代訓,支持受疫情影響出現生產經營暫時困難導致停工停業的中小微企業組織職工開展以工代訓,支持外貿、住宿餐飲、文化旅游、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行業的各類企業開展以工代訓,為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提供有力支持。
通過召開視頻會、專題調度會、調研指導和宣傳指導等,人社部大力推動以工代訓政策落實落地;各地人社部門積極出臺升級版政策,實施專項行動,開展百日攻堅行動,全力支持企業開展以工代訓。
形式靈活多樣,內容務實具體,培訓成效顯著……職工一邊工作,一邊提升技能;企業一邊穩崗擴崗,一邊提升發展質量。以工代訓以其天然優勢,頗受企業和職工青睞。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國以工代訓支持企業41.8萬家,支持企業職工1106.6萬人。
關鍵詞:技工院校 招生超預期
多管齊下 穩中求進
“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重要指示。
持續擴大技工院校招生規模,是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緩解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舉措,也是2020年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
招生130萬人,這是人社部于2020年6月下發的《關于做好2020年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的原定計劃,比2019年增加20萬人。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在非常時期,人社部采取非常舉措。
找準立足點,堅持穩中求進。人社部立足服務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和脫貧攻堅實際需求,指導全國技工院校以“愛勞動、上技校、長技能、好就業”為主題,做好招生工作,并強化技工院校培養特色,優化培養結構,做好專業更新,推進校企合作,提高辦學質量。同時,疫情期間,免費開放“技工教育網”,助力技工院校實現“停課不停學”,全面提升技工院校學生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
多管齊下,破除招生“梗阻”。進一步推動人社部、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落實落地,指導各地繼續推動將技師學院、技工院校納入職業教育統一招生平臺,支持將進入高等學校序列的技師學院納入高職(專科)統一招生平臺,支持其參與高職擴招。
頂層設計,加強勞動教育。2020年4月,人社部下發《關于加強技工院校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技工教育體系,修煉技工院校“內功”,持續擴大學校影響力,以自身魅力吸引學生。
聞令而動,使命必達。2020年,全國技工院校招生約160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約8萬人,圓滿完成原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