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實在是給我吃了一顆定心丸。” 安吉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教師張彬說。作為一名實習指導教師,他以后不必為不太擅長的論文、課題而煩惱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專注于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
張彬所說的新政就是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化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新政構建了分類清晰、名稱統一、科學規范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解決了改革前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不能參加正高級職稱評審的矛盾,有助于拓展教師職業發展通道。
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革的亮點有三:一是打破了2016年實施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后,職業高中納入中小學評審,評審不能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僵局;二是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和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暢通了晉升通道,允許教師參加正高級職稱評審;三是增設了實習指導教師職稱,技術過硬、學歷不達標的教師也可申報教育類職稱。
截至去年年底,我省中等職業教育共有專任教師3.56萬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的頭銜是“實習指導教師”。寧波市教育局人事處三級調研員邵健剴說,這部分教師有不少是來自企業、公司的高級技工,盡管他們沒有很高的學歷,但技術過硬,對提高學生的實訓水平助益很大。過去因職稱評審通道不通暢,這部分教師的發展受到了一定限制,對提升學校的實訓教師隊伍水平也有影響。
與本次改革相配套,我省還出臺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價指導標準。記者看到,改革后的職稱評價標準更加注重實踐教學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實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的教學改革實績,行業企業實踐經歷,以及市場認可度和對企業的實際貢獻。
像教研報告、發明專利、技術突破、工藝流程、標準開發、成果轉化、參與學校專業建設、參與實訓基地建設、指導學生實習成果、指導職業技能競賽、參與教學競賽成績、參與企業技術革新、開展企業員工培訓等都可以作為評價條件。如果指導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一等獎、教師本人獲全國優秀指導教師等,還可以破格申報。
新政強調了要把師德放在評價的首位,堅持符合中等職業學校特點的評價導向,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多維度的評價標準為中職教師評職稱創造了更多的得分點,也有利于學校對照著建立科學、量化、分類、精準的評價體系。”浙江信息工程學校教師盧敏表示,他們將著手研究制定新的教師評價指標,更加關注教師的師德師風,在考評專業課教師時,也會考慮其參與實訓基地建設管理及現代學徒制開展等情況。
記者了解到,接下來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等職業學校將做好改革舉措的組織實施工作,按計劃推進中職學校教師職稱的自主評聘改革。按照通知精神,在核定的崗位結構比例內,原則上2021年實行副高級及以下教師職稱自主評聘改革,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同步進行,以充分擴大中等職業學校的用人自主權,促進職稱評審、崗位聘任和人才使用的有機銜接。
“職稱評審權下放到學校是一個良好的導向。”德清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校長周武杰說,這意味著今后不必再對著申報材料來評審教師,除了教學業績,教師日常的工作點滴也能在整個評審過程中得以體現,讓評審更加人性化、精準化。(金瀾 陳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