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明兩年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任務,近日,中央財政撥付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257.11億元,比上年增加19.9億元,增長8.4%,引導地方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財政支持機制,落實職業教育各項改革部署。
今時今日,世界經濟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科學技術和制造業的競爭,這種競爭不僅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也需要一流的能工巧匠。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培養更多的“大國工匠”。職業教育對做強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意義重大,應與普通教育等量齊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把職業教育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一系列利好政策陸續出臺,如加大職業教育投入、高職院校擴招、完善生均撥款制度、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等,為職業教育大發展夯實基礎。毋庸諱言,目前職業教育發展還面臨著許多挑戰和難題,如職業教育投入不足、投入存在地區差異、社會認識存在偏差、職業教育吸引力不強、企業參與辦學的積極性不高等,理應引起重視。
以職業教育投入為例,據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于2019年11月發布一份報告顯示,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問卷調查同時透露,仍有近一半的中職校長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解決學校經費問題上。這種情況在宏觀數據上也有所體現,2019年,全國高等教育經費總投入為13464億元,普通高職高專經費總投入為2402億元。雖然,我國職業教育投入呈現持續增長態勢,但與普通教育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就辦學成本而言,職業教育遠遠高于普通教育,因此,在經費投入上要充分考慮這一特點。
職業教育投入做增量,一要落實主體責任。“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不現實,職業教育大發展,沒有大投入不行。未來,必須進一步加大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力度,不斷提高職業教育領域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的比重,切實保障職校學生的生均經費水平,使職業教育經費投入與職業教育發展規模相吻合。二要撬動企業參與。許多國家職業教育采取“雙元制”,即國家辦學是“一元”,企業辦學是“一元”,合作培養技能人才。如德國高中階段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企業承擔約2/3,國家承擔約1/3。相形之下,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企業存在缺位現象,支持力度不夠。厚植企業承擔職業教育責任的文化環境,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是職業教育未來發展必須重點關注的領域。
經費投入別撒“胡椒面”,要有所側重,體現國家的政策導向。在投入中體現政策導向,看似簡單,其內涵卻相當豐富,要用心做好這項工作。比如,對基礎薄弱地區,要加大支持力度,讓各類職業院校不但要“辦下去”,還要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為當地穩就業和經濟發展服務。再如,向辦學質量高、辦學特色鮮明的職業院校傾斜,體現支持現代職業教育特色發展、高水平發展的改革方向。又如,重點支持社會急需特需、未來就業前景廣闊的人才培養工作,如人工智能、衛生健康、養老服務等。
中央財政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彰顯政府之決心,全國各地和職業教育要牢牢抓住這個大有可為的政策紅利期和發展機遇期,努力“下好一盤大棋”,讓職業教育為更多有志青年打開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練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