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諸暨市職教中心不斷創新教學理念,以課程改革促教學革新。學校在紹興市率先推行中職課程改革,在限定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核心專業課等外,開設自由選修課,目前學生100%全覆蓋參與。非遺等選修課使許多學生習得一技之長。“學精一門技術,擁有一樣特長”的復合型培養目標已成為現實。2019年,教育部發文公布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名單,諸暨市職教中心汽車運用和維修專業憑借強大實力脫穎而出,入選榜單。
選修課程受歡迎
2013年,諸暨市職教中心開始推行選擇性課改,開設了大量選修課,除了專業延伸課程外,還引進舞龍、竹編、泥塑、棕編、同山燒和越紅茶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開設課程;開設茶藝、西點、盆景制作等生活型課程;引進空手道、戶外自行車等競技體育課程。在選修課程中融入知識普及、技能訓練、文化傳承、工匠精神、奧運精神,著力把學生培養成“品德優良、人文扎實、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新時代技能型人才。
2018年暑假,職教中心橋牌選修課的學生組隊參加浙江省首屆智力運動會,一項零基礎的智力運動,通過短短一學期訓練,硬是不畏強手,跟學橋牌多年的大學生、名牌高中的尖子生同臺競技,奪得團體第五、雙人第五的好成績。 競技體育進校,開設選修課,請專業教練執教,不是學學花架子,要學就學出個樣子。一年多來,競技團隊的孩子成長得特別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17歲的空手道選手徐翌嘉在浙江省第十六屆運動會收獲了一塊沉甸甸的銀牌;2019年浙江省青少年山地自行車冠軍賽,諸暨市職教中心自行車隊奮力拼搏,奪得一金兩銀。
非遺傳承結碩果
選擇性課改實施7年以來,諸暨市職教中心打響了選修課這張名片,特別是諸暨非遺傳承,更是成績斐然。目前,該校共有非遺傳承課程6門,都有成熟完備的校本教程和課程體系,非遺傳人進校當老師,一邊學習一邊形成教材,一邊傳承一邊創新發展。
2017年,《人民日報》整版報道職教中心非遺項目在中職選修課中的傳承發展;《融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入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成果發表,并在省級研討會上交流;《基于西施故里文化傳承的非遺中心建設》省名校建設項目立項,課程相關的省級課題、省級論文發表;竹編項目學生傅丹艷隨師傅南征北“展”,成為非遺傳人,她用細薄竹篾編制的二維碼讓與展人員贊嘆不已。
非遺傳承課程化以來,非遺不再是學生排斥的“土得掉渣的手藝”,也不再是部分學生望之不可及的“陽春白雪”,來自民間的手工藝大師手把手傳習,傳統技藝和青春學子在課堂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非遺技藝呈現了可喜的活力。目前,預算98萬元的非遺文創園已落成并投入使用,非遺項目的選修課將以“塊狀”化形式,結合專業知識,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創新。
1+X見成效
2019年初,國務院發布《職教二十條》,明確“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簡稱“1+X證書制度”)為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制度設計,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制度試點方案,部署啟動試點,推出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老年服務與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五個專業列入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并發布首批 1+X 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名單,諸暨市職教中心憑借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出色的專業建設水平名列其中。
一年來,職教中心不斷加強專業建設,提升專業發展內涵。通過參加中車行組織的杭職院承辦的浙江省 1+X 師資培訓(汽修類),現已初步制訂1+X 人才培養方案,并已在2019級學生中開始實施。學校計劃利用浙江省名校建設工程這個大平臺,結合已成功申報的紹興市汽修品牌專業群建設要求,打通考學通道,在保證學歷證書質量的基礎上,通過模塊化教學,讓學生取得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傅成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