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縣職業技術學校是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學校以桐君文化引領發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就業與升學為導向,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內涵發展的突破口,重視所有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學校畢業生供不應求,初次就業率達100%,企業對學生滿意度在95%以上。優質的教學質量贏得學生、家長、社會的一致認可,也為桐廬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成為桐廬教育的一張“金名片”。
專業調整,實現技能匹配升級
該校主動適應桐廬縣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要求,打造與區域經濟和產業轉型升級相匹配的專業。
緊扣桐廬的產業鏈,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學校確立了“改造老專業、開發新專業、重點建設精品專業和特色專業”的專業梯度的發展建設思路,對專業結構進行調整,現有旅游服務類(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旅游服務與管理、航空與高鐵乘務、中餐烹飪)、加工制造類(機械加工技術、醫療器械、電子電工、電梯維修)、農林類(園林技術、中藥制作)、財經商貿類(會計、物流服務與管理、電子商務)、藝術類(工藝美術、戲曲表演)等五大類17個專業方向。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學生的技能訓練更有效,專業能力更匹配。“微創醫療器械訂單班”首屆26名學生未畢業就被對口企業提前預約。
與此同時,為了滿足家長與孩子的需求,對未達到普高分數線的學生,學校新設普職融通班,與富春高中合作,高一第一學期末成績排名前15%的學生可以選擇進入富春高中就讀。
強化融通,加強教師隊伍引領
跨界融通,提升教師專業指導。進一步完善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激勵機制,安排專業教師每年暑假集中下企業,了解行業、更新理念,學習行業前沿技術。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培訓平臺,強化起航、成長、名師、青藍“四大工程”,全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85.9%。教師教學、技能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優化,讓學生的技能學習更為精進。
校企融通,強化企業專家引領。校行企三方合作,與桐君堂藥業公司、桐廬海博大酒店、江南養生文化村、杭州網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桐廬久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三通一達”等60多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實習就業協議”,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培養,校企雙元育人,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引進行業企業大師進課堂,指導教師和學生的技能訓練和比賽。引進桐君工匠學堂,成立縣級大師工作室5個,數控、中醫藥、剪紙、彩燈等工匠大師每周到校開展手把手教學活動。學校通過引“企”進校,共建開放式實訓基地,創新實戰教學,推進現代學徒制等。三年來縣職技校已為桐廬本地區各行業輸送了1700多名技能型人才,成為桐廬地區的技能型勞動人才培訓“航母式”基地。
實操訓技,提升學生專業技能
落實選擇性課改,理實虛一體教學模式強技能。全面貫徹浙江省中職選擇性課程改革理念,落實《桐廬縣職業技術學校選擇性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加強必修和選修課程建設,形成與產業、企業對接緊密、特色鮮明、調整動態的選擇性課程體系。創新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推行“做中學”“學中做”,實施選課走班制、企業實踐等。“理實結合”“理實虛一體”“校企雙元育人”課堂模式成為學校主流教學模式。日常教學與省市職業能力大賽相結合,以日常教學打基礎,以大賽標準為引領,以賽促學,培養多層次、多元化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借助志愿者服務陣地,開展更廣空間的技能訓練。創設“桐職小匠”志愿服務平臺,依托電商、機械、園林、烹飪、財會、酒店管理、工藝美術與物流專業,成立8支志愿服務隊,再加上1支教師志愿服務隊,1546名志愿者,赴各村(社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在實操訓技,提升專業能力的同時,主動融入服務社會,擴大影響力和認同感。
多元發展,搭建升學立交橋
平衡技能學習和文化知識學習這兩端,是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關鍵。學校一方面加強學生的技能培養實現更好地就業,另一方面提供多種升學渠道,滿足學生繼續深造需求。無論是單考單招、中高職一體化、“3+4”中職與應用型本科高校一體化、高職院校自主招生,還是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保送、海外留學,越來越多的升學通道都在為職高生拓寬選擇范圍。
2019年,該校參加高職單考單招在校就讀考生204人,俞晨輝同學奪得體育類浙江省第一,兩位同學本科上線,另有5名學生提前自主招生錄取,高考上線率為99%。技能、升學兩手抓,實現多元發展!
為改變教學德育兩張皮的現狀,減輕學校整合后的管理壓力,從2019學年開始,該校確定“管理重心下移,領導工作下沉”的“低重心管理”思路,實施學部管理負責制,改變傳統管理模式,以此來實現學校管理模式的全面更新。2個專業學部+1個綜合學部,凸顯技能與升學并重的理念。成立學生成長中心、教師發展中心、校企合作中心、后勤服務中心,實現德育與教學的高度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未來,學校將堅持打造高質量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理念,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多層次和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為學生開辟接受更高層級職業教育的上升通道,培養更具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