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新昌學院的學員們戰斗在全縣各條戰線,他們有的是村干部,有的是環衛工人,他們深知疫情防控“處處是小事,處處無小事”, 他們“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他們“堅守崗位,毫無怨言”,正是像蔡堯區和潘士龍這樣的學員,日復一日堅守一線,筑起了一道道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蔡堯區,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新昌學院農村行政管理專科班畢業學員,是七星街道磕下村黨支書書記,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蔡堯區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磕下村地處城郊,外來人員多、出租戶外多、人員雜等特殊情況,給疫情防控帶來種種困難。近一個月來,蔡堯區按照新昌縣疫情防控要求,嚴格部署,先召集村兩委班子成員與各小隊隊長,布置防控任務;在防控一線督查各項工作,確保落到實處;為了抓好防控細節,蔡堯區身先士卒進村入戶,向居民發放宣傳資料,為群眾講解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及防護方法;在村內各小區設立卡口,嚴控人員進出,為村民們構筑起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同時全面摸排疫區返新人員情況,對疫區返新人員及緊密接觸人員實行居家隔離,及時送到定點隔離點,確保“早發現、早報告”,堅決切斷傳播途徑。
蔡堯區每天忙到晚上11點后,送武漢返新學生居家醫學觀察對象解除書、上門為居家醫學觀察對象送口罩、出租房子摸排湖北藉及返新人員、冒雨送居家隔離對象去醫院進一步檢查等,用實際行動為磕下村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積極作用。
潘士龍,2019級春行政管理專科班學員,是新昌環衛所職工。正月初三大清早,當大部分人還在溫暖的被窩里享受舒適的假期時,他早早將負責的一桶桶的消毒藥水搬上卡車,以最快的速度從城東的縣環所出發,穿過整個縣城的城區中心地段,送到西區消毒藥水分發點,立即馬不停蹄卸下一桶桶消毒藥水,分給各小區負責消毒的人員,確保西區每一公共區域和生活小區的垃圾點有足夠的消毒藥水。每天下午,潘士龍負責七星街道最西邊的安家興小區到西區大轉盤邊的垃處理總站的廢棄垃圾口罩收集、清運。他負責的區域人口密集、地域廣,廢棄口罩清運壓力大。“點雖然隔得遠,但我保證一只不漏運到總站垃圾處理處。”潘士龍說道。在分到責任片區的第一天,他就對著點位,挨個跑了一次,把它們連成一條連貫的線路,現在已是門兒清。
在廢棄口罩清運過程中,潘士龍做得十分仔細,他騎著快速保潔車,一個不漏地查看每個防護廢物專用垃圾桶。由于部分人的分類意識不強,常常遇到將口罩混在生活垃圾中丟棄的現象,這給他的清理工作帶來不小的麻煩。由于近來的潮濕天氣,垃圾桶壁上還粘了不少口罩。潘士龍用分揀鉗將粘在垃圾桶上的口罩一一取出,裝袋封閉后,放入了清潔車的后箱之中,送往西區垃圾總站。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環境衛生是一項重要工作,特別是公共區域的消毒、廢棄生活口罩的處理,我必須盡心盡職,給大家創造一個整潔、干凈、衛生、健康的生活環境。”潘士龍如是說。(潘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