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新時代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思政課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2009年,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建成“大學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質研練中心”用于思政課實踐教學,創立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練式教學法”。2019年,學校抓住“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針對性”的“關鍵點”,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矩陣式遠程互動教學法”;以立德樹人為“圓心”,以構建“矩陣式”理論教學、“研練式”實踐教學為“半徑”,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努力畫好學生思想成長的“同心圓”,構筑起以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為核心要素的思政課教學“同心圓”,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構建“協同創新、多元載體、課堂聯動”的思政教育體系,打造多位一體全員育人格局,建設校企多元協同育人平臺,形成一二三課堂聯動教學體系……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制定建設方案,修訂激勵制度,深化主題教育成果,突出制度建設,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推動全校深化主題教育成效,為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做應有的貢獻。
全力開發校內素質教育實踐方式方法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把《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為必學內容,以第一議題學習、校院兩級理論中心組學習、專題組織生活、主題黨日活動及支部書記黨課等形式及時跟進學習。黨委書記、校長以及二級學院負責人紛紛走上講臺,講好思政課,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學校黨委書記杜安國說,思政教育要往深處走、往實里去、往學生心坎里去。學校黨委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了“黨建引領、協同創新、多元載體、課堂聯動”立體化鑄魂育人模式,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校還構建落實“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配套機制,通過政治理論學習、知識融合、方法融通等措施來完成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把思政課教師配置到各院系,加強思政課教師對全校院系課程思政的指導工作。與此同時,學校也不斷加強社會實踐指導工作。由學校統籌,思政課教師參與學校社會實踐構思,通過遠程協同教學平臺定期對實習和社會實踐中的同學開展遠程思政教學。
在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思政教育是全校教師的事。在學校的學生評教中,思政課教師成績逐年提升,2018年均在92分以上,全部達到優秀等級。學校還在廣東高校中推進“課程思政”改革,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機融入專業教學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機統一。
近年來,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一直致力于思政課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鼓勵老師們各展所長、各顯神通,突破思政小課堂的有限時空,創新課堂組織方式和教學方法,研練式課堂、移動課堂、3D展示館課堂、VR體驗課堂、人機互動游戲課堂、智慧課堂、雙語教學課堂……呈現出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喜人景象,讓“有意義”的思政課越來越“有意思”。
堅持大學教育教學創新改革
堅持教育教學創新改革是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思政教育的鮮明特色。學校將矩陣理論、系統理論、協同理論、實踐理論、教育教學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有機融合,融會貫通,實現跨界教學、跨領域培養、跨地域感受、跨時空融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體現出系統性、多樣化,主體性、情感化,理論性、生動化,以人為本、全面發展于一體的全新理念。
在教學中,學校充分運用傳統教學和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依托“互聯網+思想政治理論課遠程協同教學平臺”,利用互聯網圍繞思政學科領域的核心內容,恰當的設計情景,充分考慮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實踐的內涵因素,引發學生深度探究、廣度思考、深刻感悟、厚積內化,通過教育主體(家庭、學校、社會)的全面有效參與,聚合全員因素提升教學質量、提高素質教育效果。
在課堂外,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不斷發揮融媒體優勢,利用學校官網、學校官微、“廣輕微學習”等新媒體手段廣泛開展學習宣傳,組織“思政名師理論宣講團”“基層書記理論宣講團”“名輔導員宣講團”等活動,利用新平臺、新方法深入學校職能部門、二級學院和學生社區開展理論宣講,確保思政課堂大覆蓋。
在學生社區,黨員活動、書記茶座、輔導員理論宣講等活動已成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子生活的一部分。“黨建文化鑄魂、思政文化塑行、專業文化強能、傳統文化明德——四個文化進社區”工程讓思政教育走進了學生社區,走進了學生生活。學校目前已打造了48個多功能空間,以價值引領生活化、素質養成場景化為標準,力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就這樣,在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成了“移動課堂”,學生可隨時隨地接受思政教育。學校將思政課移到學生社區,移到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辛亥革命紀念館、黃埔軍校舊址……學生到哪里,思政教育平臺就建在哪里,思政課堂就跟到哪里。
持續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堅持把解決問題和建章立制統一起來,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強化制度建設,持續鞏固和深化主題教育成果。
學校在多輪調研論證、凝聚共識的基礎上,出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干部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卓越團隊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思政品牌引領三年行動計劃》《幸福校園建設方案》等“8+2”建設方案;修訂完善《績效工資分配方案》《二級部門獎勵性績效劃撥與分配指導意見》《人員年度績效考核指導意見與實施管理辦法(試行)》《干部考核辦法》等15項激勵制度,為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雙高”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堅持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實踐,學校把思政課實踐教學細分為學校實踐和校外實踐。校外實踐分為社會實踐和親子實踐,把“小課堂”與“大課堂”無縫連接,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學校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六位一體”推進思政課堂、專業思政、課程思政、協同思政、文化思政、網絡思政,實現了跨地域、跨行業、跨學科、跨時空的課堂教學,形成領域貫通、系統性革新、教育創新的思政課教學新模式,為實現“八支隊伍上思想政治理論課講臺”找到了方法,開辟了路徑。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儲水江說,思政課要給學生埋下真善美的種子,通過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為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