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越西縣西城中學報告廳內身著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校服的兩名學生給學弟學妹們講在甬求學的經歷。她們是寧波職教中心23級涼山州學生優秀代表王冬旭和馬海阿牛木。看到兩位同學回母校招生,西城中學校長難掩內心激動:“在寧波職教中心讀書兩年,孩子變得這么自信了,眼里有光,非常優秀!”
近日,寧波職教中心招生團隊在副校長沈元帶領下赴涼山州越西縣進行職業教育定向培養政策宣講和招生。在越西縣教體科局考試中心副主任馬海克呷大力支持下,招生團隊師生一行奔赴西城中學、越西縣第二中學、文昌中學等7所初中學校。商貿藝術部部長唐敏、國招處副主任任楓和商貿藝術部助理孫何萍及兩位學生開展高強度招生宣講和意向生源面試。招生團隊精心準備了招生簡章、學校介紹和專業介紹,根據每所初中學校聽眾不同情況,現場調整宣講策略,讓學生對職業教育和寧波職教中心有了更深的了解。
4月底的越西縣最低溫度才8℃,寧波職教中心師生把甬城的火熱帶到了越西縣的初中學校,山與海的對話從這里開始。“同學們,我們的介紹到此結束,如果有意向進一步了解寧波職教中心,請留在原地,我們馬上開始面試。”唐敏部長的話音剛落,西城中學80多名初三學子留在報告廳。通過家庭和個人基本情況、學生心理穩定性等幾個維度的了解,甬城教師對涼山州學子有了更多了解,有利于教學管理進一步提升。
“從受助者轉變為助人者,這次身份轉換讓我對教育扶貧有了更深理解。”馬海阿牛木在招生現場感慨道,“看著學弟學妹們眼中閃爍的希望之光,我更深刻體會到教育改變命運的真諦。”同行的王冬旭同學也深有同感:“跟隨招生的老師回到了越西,作為從這里走出去的學生,這次以‘寧波職教中心學生’的身份回來招生,心里特別激動,深感用親身經歷助家鄉孩子了解職業教育很有意義。”兩位同學通過演講讓在場學生真切感受到職業教育所帶來的改變。
自2021年9月建立協作關系以來,寧波市職教中心學校累計接收93名涼山學子,已培養10名優秀畢業生,其中9人成功升入高等學府深造,1人返鄉創辦特色民宿帶動就業。學校通過“精準育人、文化共融、產教聯動”三位一體培養模式,致力幫助93名彝族學生實現從“走出大山”到“技能報國”的人生跨越。
面對跨越2000多公里求學的少數民族學生群體,該校創新建立“成長護航”機制:定制“文化適應課程包”,開設普通話強化班、文化融合認知課;打造“混合式”住宿社區,讓兩地學生結對互助;黨委牽頭6個黨支部開展“七個一”幫扶行動(每周一次談心、每月一次研學、每學期一次家訪)。四年來,涼山學生在各種競賽中率獲佳績,獲得國獎兩次,市級一等獎2人次,市級二等獎6人次,市級三等獎2人次。
學校不但關心身在寧波的涼山學生身心發展,而且與學生家長建立緊密聯系。班主任多次利用假期赴涼山家訪,與家長連線舉辦線上家長會,邀請學生奶奶來到寧波歡度國慶,這些事跡都受到了人民日報、浙江新聞等多家媒體的關注與報道。《40小時極限操作!浙江這位老師春節在四川干了件大事》《奔赴涼山,開啟跨越兩千多公里的家訪》獲得《人民日報》報道,涼山學生參加寧波涼山州慶祝活動等各類社會活動得到央廣網等媒體報道、各類市級以上的報道多達30余次。(任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