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28日,德清職業中專英語組15位教師赴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參與湖州市中職英語“90學時”研修項目。本次研修以“AI賦能教育·匠心潤澤課堂”為主題。在這場學習之旅中,教師們觸摸職教改革脈動,躬身反芻教學實踐。
觀他山之石 明奮進之志。紹興市優質課一等獎得主周珊珊老師的講座《音韻融英海,情景筑自信》中,她通過AI軟件將晦澀難讀的單詞轉化為學生朗朗上口的英語歌曲,巧妙重構課堂,讓學生在英文韻律之美中突破沉默之痛;董妍老師團隊以數字建模復刻越窯青瓷紋樣,實現“非遺技藝國際化表達”;青年教師俞瑩的講座《Food and Drinks》通過杭湖紹“無生課堂”大賽經驗,展示如何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其設計思路新穎別致:從思維導圖作業點評入手——Rap Show——創設新情景——示例講解——作業布置,既打破傳統課堂思維限制,又渾然一體,為知識構建到遷移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實用路徑。朱蒙燕老師的《以英為媒,揚我華服之美》課例,在漢服紋樣解碼與英文解說創編中,演繹“文化自信與語言應用”的共生之道;鄒維老師以“Craftsmanship”為核心,重構工匠精神培育路徑,彰顯職教特色。
思教學短板 悟融合之道。課后,大家爭相復盤:“朱蒙燕老師用漢服紋樣解碼英語解說,我們卻將‘華服之美’止步于詞匯表。”“阮琪的AI學情雷達圖讓說課從經驗判斷轉向數據支撐,而我們的信息化仍停留在‘微課+視頻’階段。”回程后,教師們撰寫的15篇研修心得中,“文專深度融合”“AI數字資源”“多維評價體系”等成為高頻詞。沈銀銀反思道:“反觀我的旅游英語課堂,雖設計了點菜接待情景,卻僅停留于服務流程演練,未能像朱老師那樣深挖特色菜文化、節慶文化等精神內核。”
行創新之路 育時代匠才。返校后,英語教研組即刻更新研訓計劃,啟動AI技術教學實踐。但更重要的是重塑教學理念——在AI時代,教師的素質、素養與學習能力尤為關鍵。正如教研組宣言所言:“不做技術的搬運工,要做‘職教基因+AI賦能’的育種人。”
德清職業中專英語組將以此次研修為新起點,在“深挖職業內涵、深耕技術融合、深植文化自信”的道路上篤行不怠,為培育“懂技術、有文化、會講中國故事”的新時代匠才破浪前行!(高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