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諸暨市職業教育中心智慧教室迎來一場語文教學盛宴。由諸暨市教育局職成教負責人潘丹帶隊,兄弟學校骨干教師與本校教師共聚一堂,共同觀摩兩堂極具深度的語文課。鐘陽瓊和王航燕兩位教師分別以《燭之武退秦師》和《“房”中窺人:洞察周樸園》為課題,以策略解構賦能高考實戰,用文本對話叩擊人性深度,為職業教育語文教學改革獻上創新答卷。
解構歷史智慧,賦能高考實戰
鐘陽瓊老師的《燭之武退秦師》架起古今對話的橋梁,從《東周列傳春秋篇》片段中挖掘勸說藝術精髓,結合課文實際,引導學生總結“三階策略”:從以禮相捧、以利相誘、以理相明,并展示勸說詞真題,歸納寫作公式:禮貌+利益+事理,實現古今轉化,提升應試能力。學生就所學知識進行現場寫作,小組互評,強化說服性的寫作能力。聽課教師驚嘆:“知識遷移如此自然,職教生的人文素養與應試能力實現了雙贏!”
突破扁平解讀,思辨解碼人性
王航燕老師的課堂儼然成為一場“人性解剖實驗室”。在《雷雨》周樸園形象分析中,她摒棄“臉譜化”解讀,借助“房中窺人”、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突破單一視角,辯證、全面地看待周樸園這一復雜的人物形象,讓學生認識到封建社會和家庭對人性的壓抑與扭曲,培養學生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理解與思考,理解作者的悲憫情懷,增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人文關懷意識。學生在課后感慨:“原來人性不是非黑即白,文學讓我學會用同理心看待復雜人性。”
專家熱議:職教課堂應有雙重溫度
“這兩堂課讓我看到職教語文的雙重價值。”教育局職成教負責人潘丹點評道:“鐘老師以策略提升能力,強化的是‘才’的精度。王老師用文學叩擊心靈,培養的是‘人’的溫度;這正是職業教育‘立德樹人’與‘技能成才’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兄弟學校教師紛紛表示,課程設計既具學科深度又貼合職教實際,為破解“重技能輕素養”困局提供了新思路。
當歷史策略碰撞高考真題,當復雜人性遇見文本細讀,諸暨市職業教育中心的語文公開課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寫下生動注腳。未來,學校將持續探索“人文滋養”與“技能鍛造”并重的職教特色課堂,讓語文課堂成為滋養精神的沃土,化作提升素養的階梯,助力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周靈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