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如何界定?”“有效民事法律行為要具備哪些條件?”3月26日下午,在永康五金技師學院圖文信息中心八樓錄播教室,青年教師易文靜向全班同學拋出的“民事之問”貫穿了整個課堂。一場由思政教研室全體教師參與的思政課校本教研活動正在這里熱烈開展。
熱點賦能課堂,強化法治意識
伴隨著最新民事熱點視頻的播放,易文靜老師關于《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的公開課拉開了此次教研活動的序幕。易老師巧妙借用最新時事熱點,創設充滿趣味的情景模擬,將枯燥的法律知識融入貼近學生的案例中。課堂上,同學們通過角色扮演,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法律知識,更培養了他們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學們對民事法律行為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識在心中悄然強化。
研討碰撞思維,助力教學成長
在政史組胡麗菲組長主持下,圍繞易文靜的這堂課,與會眾人在研討交流中各抒己見,從教學方法、課堂互動、內容呈現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剖析。大家既肯定了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創新與亮點,如巧妙運用時事熱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借助情境模擬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知識等;也針對教學環節的優化、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等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在交流評價反饋中,大家對思政教學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為今后的教學實踐提供了有益借鑒。
說課展現風采,交流啟發新思
金華市說課一等獎獲得者朱若天老師、永康市教壇新苗徐椰老師分別展示了信息化說課的比賽成果。朱若天老師以《一粒種子改變世界》(中古時期的非洲)為主題,以非洲一顆小小的咖啡豆開始,再以袁隆平先生的稻種結束,通過詳實的史料和獨特的教學思路,向大家展示了引導學生探究中古時期非洲歷史變遷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人文素養。徐椰老師則通過今年大熱的文化IP哪吒展開了《文化自信與文明交流互鑒》的說課內容,將“混天綾”“變身咒”“風火輪”三種哪吒的經典象征與議題式教學緊密結合,巧妙借用各種信息化平臺,闡述了如何在思政課堂上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理解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意義。兩位老師的說課內容豐富,邏輯清晰,信息化手段運用巧妙,充分展現了扎實的專業素養和對思政教學的深入思考,為思政教學的多樣化和創新性提供了新思路。
施麗娜老師、凌安培老師也與大家分享了說課比賽的注意事項與相關經驗。他們從比賽的流程、評分標準,到說課內容的設計、語言表達的技巧,都進行了講解,讓老師們對說課比賽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這些寶貴的經驗,為老師們參加各類教學比賽提供了有益參考。
探索創新提升 促進課堂質量
活動最后,思政教研室主任應江泚老師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應老師充分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動的成效,鼓勵年輕教師繼續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同時她希望大家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強化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緊密聯系實際,豐富教學方法,提高課堂質量。
此次教研活動,為學校政史教師搭建了一個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平臺。從公開課的示范引領,到組內交流的思維碰撞,再到說課展示的經驗分享,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教師們的智慧與心血。未來,思政教研室將繼續深化教研活動,探索思政教學的新路徑、新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胡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