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浙江省教育廳職成教教研室主辦、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承辦的浙江省中職創新創業教育教研大組理事會在臨平職高鼎湖校區隆重舉行。省創新創業教研大組教研員麻來軍,臨平區教育局黨委委員張禹,理事長單位、寧波市鄞州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書記王建華,副理事長單位、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校長丁衛東,副理事長單位、溫州市財稅會計學校校長戴劍鋒,副理事長單位、寧海職教中心校長袁哲海等51位來自全省11個地市的創新創業教研員和理事單位代表齊聚一堂,共商新時代中職雙創教育發展大計。
開幕式:擘畫發展新藍圖
會議由麻來軍教研員主持。
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丁衛東校長致歡迎辭時強調,近年來,學校始終秉持“辦一所能影響一座城市的學校”的愿景,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高舉墨子文化旗幟,深化內涵建設,積極構建“教有名師,學有兼士,育有課程,塑有品牌”的學校生態共同體。作為省雙創教育副理事長單位,已打造出“專創融合,闖創并進”的特色育人體系,通過高素質導師團隊培育學生創新思維。
理事長單位代表王建華書記指出,杭州“科技六小龍”的創新實踐為會議注入時代活力,號召與會者以“思想交鋒促智慧生長”的研討姿態,共同破解雙創教育實踐難題。
最后,臨平區教育局黨委委員張禹委員表示,將借此次會議東風深化職教改革,為區域發展培育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
案例分享:解碼創新新范式
在特色案例分享環節,分別呈現了地市經驗、學校成果、大組活動和個人追求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實踐樣本。
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馬旭洲老師分享了題為《AI+創新:杭州市中職首屆“大華杯”人工智能大賽》案例。“一二三四五,創新不落伍”,馬老師從“一個團隊,兩點認識,三次比賽,四篇案例,五重啟發”,介紹了杭州市創新創業教育近三年的發展歷程,通過“大華杯”人工智能大賽構建校企協同新范式,其“以政策方向為指引,以科技導向為根基,以市場動向為脈絡,以遠大志向為動力,以價值取向為標桿”五導向創新思維培養體系引發關注。
吳海微校長分享了題為《“彩虹橋”科創孵坊——“專精特新”智造匠才培育的探索與實踐》案例,該成果獲溫州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創新“專精特新”育人模型,豐富了產教協同育人新理念;創構了“彩虹橋孵坊”運行新載體,成為了全省實踐與示范新典型;創建了“產教城”融合實踐模式,形成“校因城立,城因校盛”新局面。
周豪波老師認為,“創新需要擺脫慣性,經驗有時會成為包袱”,從創新創業價值定位,紹興創新創業教育的特色做法,紹興市創新創業的成果,創新創業價值體現四個方面進行了分享,探索構建了“思創、專創、技創、企創”深度融合的育人體系。
麗水職高陳益春老師由于個人熱愛龍泉青瓷,打造了“壹處窯”雙創工作室,堅持守正創新,通過非遺青瓷創新項目培育文化傳承人,其學生作品獻禮兩會彰顯職教育人高度。
實踐探索:教學改革新突破
會議期間,與會者實地考察臨平職高機電、數控、汽修等專業“教學工廠”式實踐中心,重點觀摩人工智能創新實驗室的校企共建成果。
下午,由臨平職高吳春秋老師開設《篩選商機》示范觀摩課,采用DeepSeek智能輔助教學,杭州市教研員周文涌特級教師認為公開課實現了三大突破:
1.游戲化學習設計:將創業知識轉化為自適應闖關任務,激發學習內驅力;
2.智能評估矩陣:構建實時反饋的閉環評價系統,實現快速精準過程性評價;
3.元宇宙教學場景:運用數字人“張奶奶”技術創設沉浸式情境,完成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轉化。
未來部署:錨定發展新坐標
麻來軍教研員在總結部署中強調,2025年全省雙創教育工作將圍繞“三聚焦”展開:競賽提質:優化創新創業創效賽事規程,強化成果轉化;課堂革命:推廣智能教學技術應用,構建“專創融合”新課堂;生態構建:深化“政—校—行—企”協同機制,打造產教融合示范樣板本次會議通過理念碰撞、案例共享、技術展示,為浙江中職雙創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在AI技術革命與產教融合深化的雙重機遇下,全省職教戰線將攜手譜寫“專創融合育匠才,校企協同促發展”的時代新篇。
(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