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GV無人車在實訓基地劃出精準軌跡,當智能倉儲系統實時吞吐物流數據,一場職業教育與智慧物流產業的深度對話正在北侖職業高級中學的智慧物流實訓基地上演。這里不僅是北侖職高物流人才培育的“未來工廠”,更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北侖樣板,為港口經濟數智化轉型注入澎湃動能。
實訓“未來工廠”:打造智慧物流人才孵化矩陣
走進北侖職高的智慧物流實訓基地,恍若踏入一座微型“未來港口”。自動化立體倉庫高聳林立,AGV小車在電子圍欄間穿梭如織,智能調度系統大屏上數據流動不息。這個微型實訓場域,整合了智能倉儲、無人駕駛、物聯網感知等10余項前沿技術,構建起全場景、全鏈條的智慧物流實訓生態。
“傳統物流教育停留在理論講授,而我們讓學生直接操控價值萬元的智能設備,讓學員能夠在實踐中操作自動化倉儲系統、智能運輸調度系統,并學習大數據分析在物流決策中的應用。”北侖職高物流專業教師張艷指著正在調試搬運機器人的學員說,“科技手段的使用不僅能助力學生提升專業技能,也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與挑戰精神。”
在寧波市智慧物流AGV現場工程師專項技術培訓中,來自寧波經貿學校、鄞州職高等院校的30名師生,通過“理論學習+模擬操作+實戰演練”三階培養體系,系統掌握智能倉儲規劃、機器人調度、大數據分析等核心技能。學員楊振宇在實操中感嘆:“這次培訓讓我深入了解了智慧物流的前沿技術和應用,實操環節更是讓我對自動化倉儲、智能調度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智慧物流AGV現場工程師專項技術培訓1
以賽促教:搭建產教融合競技擂臺
3月20日,第十九屆寧波市中職學校智慧物流賽項將基地變為“智慧物流競技場”。來自全市的20名選手組成六支戰隊,在智慧倉儲機器人調試、異常處理、移庫出庫等環節中展開角逐。與傳統物流比賽不同,此次賽事引入企業組參賽,來自寧波的物流企業一線職工與職校生同場競技,碰撞出技術創新火花。
第十九屆寧波市中職學校智慧物流賽項比賽現場
“設置企業組不是為了讓師生‘陪跑’,而是通過真實場景壓力測試,倒逼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北侖職高副校長吳科杰介紹,“賽后,我們可以與企業合作,將其研發的動態路徑規劃算法,納入我們的教學案例庫;我們學生提出的倉儲節能優化方案,也可以提供給合作企業作為技改項目。這種‘賽教融合、校企共育’的模式,能讓技能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形成雙向奔赴。”
港產教融合:構建智慧物流生態共同體
作為全國首個“一帶一路”港口經濟示范區,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連續16年蟬聯全球第一的產業優勢,行業產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北侖職高率先探索“港-產-教”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學校通過整合學校、企業和社會多方資源,構建起了產學研一體化的實習實驗實訓設施,全面推進“智慧物流”現場工程師培訓項目建設。學校與物流企業深度融合,將港口真實作業場景轉化為教學項目,引入企業導師現場教學,輸送學生參與頂崗實習,形成智慧物流人才培養的閉環生態。
“我們的畢業生既能操作自動化設備,又懂數據分析和系統運維,這正是智慧港口急需的復合型人才。”學校合作企業寧波龍星物流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辦公室經理鄭潔群評價道。
據統計,學校物流專業畢業生在物流領域就業率連續三年超95%,畢業生大部分進入寧波舟山港、寧波龍星物流等本地重點企業,其中還涌現出吳向宇(全國技術能手)等一批優秀畢業生。
前瞻布局:搶占智慧物流人才制高點
202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推動物流數智化發展,加快建設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樞紐等新型物流模式,并廣泛推廣無人車、無人倉等先進技術應用。
作為浙江省產教融合工程項目和寧波市產教融合“五個一批”項目的立項單位,北侖職高正積極與科技龍頭企業、港口物流行業等開展深入合作,加速構建“智慧物流人才培育2.0體系”,形成“龍頭企業提供技術、學校輸出人才、企業轉化應用”的閉環生態。
“物流產業的未來屬于那些既能駕馭技術,又能理解產業邏輯的創新者。”北侖職高校長宋海浩表示,“我們將持續深化‘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融合,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智慧物流時代的‘數字工匠’。”
從實訓基地的“未來工廠”到技能大賽的“智慧擂臺”,從產教融合到國際對標,北侖職高正以職業教育改革為筆,在港口經濟沃土上書寫智慧物流人才培育的新篇章。當AGV的軌跡線與年輕人的職業軌跡在此交匯,一個屬于寧波的“智慧物流人才港灣”正揚帆起航。(殷婷 葛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