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龍泉市積極響應浙江省關于推進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的號召,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依托“銀耀共富工坊”項目,著力提升區域內老年人群的教育水平和技術技能。在老年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獲2023年浙江省市縣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發展績效綜合評價優秀一檔。通過構建老年教育網絡、精準培訓、建立幫扶機制等舉措,有效提升區域內普惠性人力資本水平,助力鄉村振興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一、構建全覆蓋老年教育網絡。龍泉市整合老年教育資源,依托老年教育聯盟,構建“1+19+75”的三級辦學網絡,涵蓋了1所老年大學、19所鄉鎮(街道)老年學校、75所村級老年學堂,既充分發揮各自功能又相互協作,形成了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中心,集農村文化禮堂、文明實踐中心、文化驛站、養老中心于一體的老年教育矩陣,盤活了現有的教育資源。老年教育覆蓋率達到30%,有效緩解了老年教育“一座難求”現象,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二、精準培訓助力鄉村振興。從地情、民情出發,因地制宜,突出優勢特長,豐富辦學形式,該市錦溪鎮和屏南鎮等老年學堂結合當地農業發展、老年群體就近創收的需求,設立“銀耀共富工坊”,實現課堂與工作崗位之間的無縫對接,幫助當地低齡老年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加收入。特別是屏南鎮老年學堂開設的民宿運營課程,直接帶動一部分老年人成為民宿經營者,增加其經濟收入。通過舉辦木耳包裝銷售、直播等培訓班,提升低齡老年人再就業能力。據統計,已有超過百位的低齡老年人通過培訓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三、銀齡研學撬動銀發經濟。充分挖掘龍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浙西南革命老區紅色傳承、青瓷寶劍非遺文化、少數民族獨特風情等文旅資源,打造“紅色烽火 鄉村振興”“江浙之巔 探源問流”“一劍鐘情 從瓷開始”“靈山秀水 康養龍泉”等4條老年人專屬研學路線。將重走紅軍路、青瓷制作、寶劍鍛造、畬醫體驗、孝義文化體驗等活動作為課堂延伸,通過“學中有樂、樂中有學、以游促學”,提升老年群體的參與度和體驗度,不斷豐富老年研學活動載體。截至目前,組織銀齡研學活動53批次,參與3000余人次,撬動“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通過上述一系列舉措,龍泉市“銀耀共富工坊”不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職業技能,還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成為推進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的有效實踐。(龍泉市教育局 葉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