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市錦溪區域成技校深入貫徹市教育局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精神,黨建引領在轄區因地制宜推出“老年學堂+共富課堂”組合拳,推廣普及實用知識和緊缺技能,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銀色人才”,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一、依托老年學堂陣地建設,打造區域特色的老年教育新模式。
按照“增點擴面、強基提質”的要求,強化共建共享、優化配置,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辦學格局。已建立轄區老年學校1所、老年學堂4所,康養機構1個,各教學點8個,老年閱讀書屋3處.截至目前成功創建浙江省老年教育優質學校1所、麗水市老年教育特色基地2處、麗水市優質老年學堂2個;麗水市康養學基地1個,培育麗水市老有所學“優質老年學習社團”3個。為方便老年人就近入學,成技校依托老年學堂定期有計劃開展各類老年培訓,有效推進區域老年教育優質發展。
二、依托各類實訓教育基地,精準培訓,助力鄉村振興。
錦溪區域成技校一直秉持“立足農村,服務三農”為辦學宗旨,以“精準培訓”為發力點,,為錦溪區域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實施區域鄉村振興筑牢了根基。抓好成技校校外實訓基地,根據轄區低齡老年人需求,,積極拓寬培訓模式。依托錦溪鎮黃永村和住龍西井村養蜂實訓基地,培訓養蜂技術;依托住龍鎮紅色教育基地 -紅軍學堂的紅色資源與獨特的歷史經歷,每年組織老年人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宣講培訓活動;市農辦協同錦溪區域成技校依托錦溪上錦村木耳基地聯合舉辦木耳種植技術、木耳包裝銷售、直播等培訓班。
三、建立“銀耀共富工坊”幫扶機制,實現課堂、崗位無縫銜接。
錦溪區域成技校結合鄉村振興和老年人的需求,對接企業和轄區產業“共富工坊”,建立幫扶機制,在錦溪鎮中錦村和上錦村、住龍鎮住溪村的三個“共富工坊”,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智能技術教育等各類培訓,推廣普及實用知識和緊缺技能,增加老年人的再就業機會。幫助100多位低齡老年人到當地的產業共富工坊實現家門口就業。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銀色人才”,有效助力鄉村振興。(龍泉市錦溪區域成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