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落實新課標,用好新教材,提升初中語文教師新教材的理解與把握能力,
近日,長興縣初中語文新教材24學分培訓順利完成,全縣81名七年級語文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南潯區研訓中心初中語文教研員楊祖艷老師作了《新教材與“做中學”》專題講座,從新教材修訂過程、教材修訂的指導思想、總體原則和基本理念幾個方面對新教材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解讀,深入剖析新教材修訂之精髓,從整體上對新教材修訂的主要背景與總體原則、新修訂教材內容的“變”與“不變”等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闡述,為教師們指明了教學的方向。
安吉縣教科研中心初中語文教研員姚明飛帶來的專題講座《2024,我們這樣研究中考命題》,指出學業質量檢測的內涵指的是在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三類語言文字運用情境中,通過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描述學生語文學業成就的關鍵表現,為培訓教師指明了中考命題方向。
吳興區教研中心朱暉老師在《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文言文整合教學》的講座中解讀新課標對于文言文教學和學生能力所作的要求,并由此梳理教材中文言文篇目的編排及其特點。同時朱老師分享了實際案例,為老師們提供了可操作的、能夠有效落實文言文教學的策略。
參訓教師們圍繞“單元視域下的單篇教學”為主題,從單元整體出發,采用各具特色的情境教學,開設了六節研討課。孫輝老師從七年級上冊教材第五單元的三大任務“體會人與動物的關系”“親近動物,豐富生命體驗”“記敘與動物的相處”入手,聚焦課文《我的白鴿》,設計閱讀任務。吳凱麗老師在教學《范進中舉》時,指導學生分別扮演范進、胡屠戶等角色,通過表演體會人物的可笑與可悲。潘紹怡老師以“笑”為核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劉姥姥進大觀園》,探索這笑劇背后的辛酸;孫悅老師以“揣摩心理”為重點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解讀《皇帝的新裝》,品味其中的奇思妙想;汪涵老師在執教《蘇州園林》時,從篇、段、句入手組織問題架構,幫助學生有條理地學習說明文要素;蔣耀華老師在執教《周亞夫軍細柳》時,抓住一個“真”字形成問題鏈,幫助學生咀嚼文本中的文化內涵。課程中,教師以巧妙的教學方法和生動的教學語言,精心設計單篇教學內容。
為落實新課程新課標要求,構建有深度有品質的新課堂,長興縣三位骨干語文教師開設三節示范課。洪橋逸夫中學的王金蘭老師帶來的《往事依依》一課,以情境為引,以“制作回憶卡片”“精選動人留言”“書寫真摯寄語”三個學習任務為架構,帶領學生梳理內容、品味語言,感受作者深刻的情思。龍山中學董藍紫老師帶來的《青出于藍<論語>十二章》一課,先以漫畫形式的孔子介紹拉近“圣人”與同學們的距離。再以“談夫子形象”“探至圣緣由”“嘆源遠文明”三個學習任務為綱。整堂課輕盈而不厚重,深刻而不繁雜,帶領七年級的同學開啟了傳統文化學習之旅。實驗中學趙小蘭老師執教的《小圣施威降大圣》一課,以“對比”為關鍵詞,橫向梳理“大圣”“小圣”的斗法過程,引導學生對比語段,分析人物形象;縱向勾連文本,對比前后變化,引導學生探究孫悟空由“縱心”到“定心”到“修心”的全過程。課后三位老師對自己的教學環節進行闡釋,為培訓教師們拓寬了教學思路,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長興縣語文教研員潘旭娟老師針對開課老師的教學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她希望大家能通過名師的引領示范和教師的研討碰撞,根植新課標、深耕新教材、展現新思想。
切磋琢磨方成玉,深耕歷練奮楫時。本次培訓讓語文教師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還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和策略。相信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們將能夠更好地運用新教材,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陶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