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初中社會法治學科教師深入理解新教材,深入研討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10月15日—17日,長興縣共81名社會法治學科教師參加了24學分新教材專題培訓。
湖州市初中社會法治教研員楊繼明老師以《道德與法治課程學業評價微探》為題,為現場教師奉獻了一場內容豐富、深入淺出的講座。他從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要求、新教材的總體特點思路展開,緊密結合教學一線實際需求,進行了詳盡剖析。
桐鄉市高中思想政治、初中社會法治學科教研員李月根老師作了專題講座《基于新課標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與評價》,講座內容從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評價四個方面對新課標的理論和實操作了全面梳理,點明了新教材的使用方法。
學科名師周萍萍老師從教考銜接的角度出發,作主題為《回溯與展望——2024中考復盤與備考策略》的專題講座。周老師從重基礎、高立意、抓主線三個方面對2024新中考命題特點進行了剖析,并圍繞新中考提出了“研讀課標是前提、夯實基礎是根基、思維提升是關鍵”的學科思考,為聽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重要思路。
羅珍珍、陳逸琳、江銀銀等7位骨干老師,聚焦新課標,對標新教材,對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和地理三門學科的教材分別進行了單元分析,他們從教材變動的理由、新課標與素養關聯度,教材內容的整合、教材內容的梳理不同角度分析新教材,同時還結合授課技巧、情景的創設、活動的開展展示了可操作性的素材,為新課堂賦能。
泗安中學的何佳佳老師和虹星橋鎮中學的朱潤海老師對課題《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進行同課異構。何老師以七年級學生初入初中的生活為切入點,挖掘生活化的素材,直面現實中的問題,引領學生認識到在順境中要抓住機遇并常有憂患意識,在逆境中要鼓足勇氣、迎難而上的人生哲理。朱老師通過引導學生思考順境和逆境的作用,讓他們探究在順境中失利的原因,同時明白即使身處逆境仍要迎難而上,學生在課堂游戲中思維進階,感悟升華。
古城中學的卜戈老師和虹星橋鎮中學馮梅老師圍繞課題《地圖的選擇和應用》進行同課異構。卜老師以龍之夢研學為例,通過“地圖我來選”“路線我來定”“數字地圖我會用”“地圖我會選”四個環節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和運用地圖。馮老師用一次尋找“杜甫草堂”的旅程開展課堂教學,圍繞“覓圖·遍覽河山”“用圖·漫游天府”“索圖·探秘月球”三個環節,循序漸進、層層拔高,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地圖在我們生活中的重大用途,了解并學習電子地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實驗中學呂雅婷老師帶來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第三單元第9課《秦統一中國》一課。通過微項目化活動——“史料中的秦朝”,引導學生學會從史料、史實和史論入手分析歷史資料,培養了學生學會史論結合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課后,長興縣社會法治學科教研員張毅赟老師提出目前學科的課堂教學與考試評價應是基于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深度融合,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和塑造價值觀的主要場所,評價則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檢測和真實反饋。面對新的中考和新的教材,我們要做實研究、且行且思。
教師們紛紛表示,通過培訓解決了如何理解新教材的內容、新教材編寫的核心理念和新課標下的教學要求等關鍵問題,提升對新教材的理解、應用和駕馭能力。本次培訓深化了全縣一線社會法治學科教師對新課標精髓的領悟與把握,更為新教材的有效實施鋪設了堅實的專業基石。(陶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