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三部門發布公示,擬增加網絡主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等19個新職業和移動操作系統應用設計員等29個新工種。一批新職業和新工種“入編”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照見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和新趨勢,打開的是廣大勞動者的就業新空間和新選擇。
從“無名無姓”到“有名有分”,新職業被“官宣”,有助于增強從業者的職業歸屬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左右。各種新職業、新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促進經濟增長與吸納就業的“穩定器”。就拿網絡主播來說,不少普通人因為“一根網線”而獲得一份體面的收入。而讓網絡主播“入列”新職業名單,不僅能逐步打消社會對這一行業的“刻板印象”,還有利于引導直播行業在健康有序的軌道上穩步向前。
從過去的“三百六十行”到如今的千行百業,新職業百花齊放,也是新經濟活力奔涌的生動見證。自2019年以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新職業年年“上新”,一些頗具科技含量又充滿未來感的職業讓人眼前一亮。此次發布的19個新職業,包含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工業互聯網運維員等,半數以上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眼下,長沙正搶灘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數智”特色鮮明的新職業,恰好回應了市場對新型人才的渴求,有望引導越來越多人投入“新藍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也就是說,要進一步實現新職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還要在完善體制機制保障、加強政策支持力度、拓寬從業發展空間等方面打基礎、謀長遠。從出臺網約車監管法規,到官方對電子競技項目的認可,我們看到了國家層面對新業態的有力推進。教育部門、職業院校等相關主體也要“踩準節奏”,有效對接產業需求、市場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讓從業者以更好的狀態與新業態一道加速成長。
職業“上新”之所以讓人們“上心”,歸根結底是因為它代表了新方向,展現出發展的新趨勢。期待一批批有技能、有知識、有見識的年輕人登上新職業的舞臺,在人生出彩的同時,助推經濟發展行穩致遠。(曹茜茜,湖南日報全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