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關注:“雙高計劃”五年間·浙江篇
“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啟動以來,浙江省15所入選院校主動服務浙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省域現代化和共同富裕,持續推進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跑出了浙江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成為展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和改革成效的“重要窗口”,為浙江“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提供強大支撐。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將強國戰略與“雙高計劃”建設任務相鏈接,推進行業型技術技能人才高地和人才培養機制建設。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在支撐發展方面,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強化“五重點”數字變革,推進校企共同體迭代升級,打造了互聯賦能的創新高地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高地。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聚焦交通強國建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綜合交通深度融合,促進交通強國與教育強國“雙螺旋融合”,繪就專業群推動交通行業轉型升級的新時代職教發展圖譜。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系統布局供應鏈集成服務專業集群,瞄準智改數轉新賽道加速前行,實現從服務貢獻到先導引領的能級躍升,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助力國際產能合作,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依托“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平臺,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中文+職業技能”培訓4000余人次。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助力職教出海走深走實,分別與境外政校行企簽約共建亞太建筑職教聯盟、技能人才絲路學院等,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研制輸出建筑類專業標準、職業標準、課程標準等10項,共享中國建筑先進技術與標準。
圍繞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緊缺產業的共性技術開展科技成果攻關及落地轉化,激發學校服務實體經濟新動能。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實施“科技強校”戰略,依托國家級培訓基地、國家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構建“四位一體”高標準科研服務大平臺,集聚領軍人才,助力制造產業升級,“雙輪驅動”服務社會成果豐碩,為浙江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注入新動能。金華職業技術大學聚焦智能農機收獲裝備、液壓柱塞泵等領域的“卡脖子”技術開展攻關,取得10余項國內領先原創技術,入選國家“慧眼行動”項目,成功研發2個“進口替代”產品,獲2項省級科技進步獎。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面向國家戰略工程,解決了智能電網在特殊氣候條件中的工程應用和高強度耐黃變鞋面皮革材料、結構設計以及生產工藝優化等關鍵核心技術,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2項。
緊貼產業辦學,聚焦浙江產業發展特色,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在專業設置上優先向全省八大萬億產業和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寧波“361”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需求的應用化工、高端裝備等領域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突破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為寧波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設貢獻“寧職力量”。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服務國家戰略大局,助力部省共建“活力溫臺”,通過牽頭職教創新高地建設,依托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服務企業超20萬家,推進溫州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有效激發職業教育融入民營經濟新動能。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堅持“幫扶所需、優勢互補、協作共贏”理念,圍繞人才培養、師資培訓、產品培育、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開展職教助共富“山海協作·萬人共播”社會公益服務,帶動山區26縣農特產品線上銷售,實現產品銷售額300余萬元。
有效提高民眾的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活品質,助力共同富裕,縮小地區、城鄉和收入差距。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成立“山區26縣共同富裕學院”,為浙江省山區26縣提供100余項智力服務。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建成全國供銷總社合作經濟重點智庫,創新“農民點菜、學院送餐”社會服務模式,踐行東西協作,將專業建設經驗、校企合作模式推廣到新疆、四川等地區。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彰顯文化藝術職業教育特色優勢,在支撐鄉村振興戰略、服務文旅融合發展、助力文化共富等方面貢獻積極。浙江警官職業學院深度參與平安中國、法治中國示范區建設,為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劉曉)
(作者系浙江工業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浙江省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