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有高度的理論講的接地氣?怎樣把國家奮斗目標變成小我的擔當? 5月29日,紹興市柯橋區職業教育中心思政教師團隊帶著星火普法志愿隊一行來到學校黨建共建示范村——安華村、大山西村,把課堂搬進了鄉村,創新教學方法,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大思政課”。
這堂思政課圍繞“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主題,依托安華村的數字治理、大山西村的家文化治理,運用安華村的數字村莊駕駛艙、大山西村的村史館與家文化法治廣場等鄉村治理數字和文化資源,采取現場講解、師生互動、主題討論、村館研學、村支書訪談等形式,發揮鄉土資源的育人功效,發揮“近在咫尺”的價值引領,大大增強了思政課的鄉土氣息。
步入安華村的駕駛艙,同學們一臉驚訝于鄉村的數字賦能。在數字大腦前,村第一書記、區派駐村指導員繆潔芳給同學們介紹安華村通過數字智慧屏全方位、實時化了解鄉村治理,從村停車位管理、空巢老人智能手環信息、環境衛生數字化管理等方面娓娓道來,同學們深刻感受到數字化為鄉村治理帶來的便利,推動了鄉村的高質量發展。在村里現場同老人對話訪談調研時,宣講反詐知識,老人一個勁地說村里真好,教我們老年人學會反詐。
走進大山西村,處處洋溢著法治文化。在村口的家文化廣場上,思政教師徐曉燕結合廣場中的一句標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給同學們現場介紹“楓橋經驗”如何從“一地之計”到“一國之策”的故事,同學們現場共同暢談今天對楓橋經驗的認識?我們如何在鄉村中用好楓橋經驗,打造和美鄉村?徐老師提到大山西村的家文化治理正是“楓橋經驗”在新時代的創新運用,志愿隊充分感受到“楓橋經驗”在鄉村發展中的傳承與發展。
星火普法志愿隊來到村黨建服務中心,看到矗立在門口石碑上的“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紅色大字,村支書沈建祥仔細給同學們介紹這刻字的來歷,他表示作為全國文明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的代表,他們一直把為全體村民謀幸福、村子高質量發展作為他們的初心和使命,同學們從村支書的言行中感受到鄉村發展,我們使命在身。
星火普法志愿隊在村黨委委員沈云科的帶領下,徐徐走進鄉村特色的村史館,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一步一景,同學們從“鄉村前身——轉型發展——特色治理——文化引領——創建全國文明村”大山西村的發展歷程中,看到了基層之治助力鄉村振興。在集體對話訪談中,學生們了解到村里每年都會評選村五好家庭,拍集體照留念,存入村史館,這一招真正讓鄉村的德治與法治攜手共行,家文化治理理念深入群眾內心。
走近鄉村,走近老百姓,讓高深枯燥的的思政理論課從百姓口中、從基層治理者身上、從鄉村治理成果中變成落地、鮮活的大思政課,學生親眼看見、親自普法、親身感受,真正實現了知行合一。(傅俐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