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如何圍繞中心工作、從配合向融合轉變,形成常態化的融入機制,是每個學校面臨的問題。溫嶺市職業中專也曾出現“就黨建抓黨建”、黨建與中心工作“兩張皮”現象,甚至經常出現黨建工作被弱化、邊緣化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溫嶺市職業中專黨組織不斷探索,通過建立完善黨的全面領導組織體系,推行五大“融合工程”,推進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實現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以達到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一、實施過程
(一)準確把握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內涵。
作為中職學校,學校的中心工作就是促進產學研的整體和協同發展,為溫嶺乃至臺州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學校在“創適合師生職業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下,重點圍繞教育教學、教師發展、學生就業指導等開展工作。二是準確把握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根本。學校黨建工作為中心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政治和組織保障,為工作成果轉化構建平臺。而學校中心工作要秉承新時代黨建要求,找準發力點,在具體部署和安排中融入黨建要求。
(二)建立健全黨的全面領導的組織體系。
“中小學校黨組織全面領導學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為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建立健全黨組織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組織體系,學校根據有關文件,制訂并實施了《溫嶺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黨組織會議議事規則》,為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提供了組織保障。
1、建全完善黨組織領導體系。為實現學校各項工作的組織保障,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黨總支建立了人崗相適的用人制度,推動黨總支委員進入行政領導班子、黨員行政領導班子成員進入黨組織班子,推動建立了各支部委員擔任行政中層的組織體系。
2、規范黨組織設置,將黨支部或黨小組建在專業組或學科組上,由黨員年級組長或學科組長擔任文化課和專業課各黨支部書記或黨小組組長。引導黨支部或黨小組敢于創新、主動作為,實現黨的領導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將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意實到學校的各項具體工作中。
市職業中專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組織結構圖
(三)建設五大“融合工程”,促進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1、紅帆文化融合工程
溫嶺市職業中專有著60年光輝的辦學歷程,前身是溫嶺縣初級農業技術學校、溫嶺縣“五七”工農兵學校、溫嶺縣農業技術學校等。歷年來,學校雖多次更換校名、三易其址,但始終傳承紅色基因,堅持團結奮進、堅韌不拔、攻堅克難的拼搏精神,形成積極向上的紅帆文化。學校黨總支通過黨建引領對黨建文化和校園文化進行有機融合,打造紅帆文化體系,通過紅帆啟航、紅帆領航、紅帆護航、紅帆續航、紅帆遠航五方面文化體系建設,頂層設計將黨建和學校隊伍建設、德育、教學、職訓等各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文化融合,促進了學校育人內涵發展。
在紅帆文化融合建設過程中,一是突出紅帆文化引領作用,打造紅帆文化中心。紅帆文化中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升校園文化內涵和品位,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二是彰顯紅帆文化推動作用。學校將紅帆文化創新作為黨建工作創新的切入點之一,定期開展校園清廉文化活動,弘揚創新精神;同時,結合學校德育專題教育月,開展黨史學習、清廉主題書畫展等專題活動;通過紅帆書院的閱讀、展示、青年學習社活動等,提升青年黨員和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是突出文化示范作用。學校進行校史匯編、通過紅帆文化中心展示學校歷史沿革、展現學校艱苦創業歷史和學校發展經驗和成績,加強對師生的校史教育,引領廣大師生對學校的文化認同和自豪感。紅帆校史文化增強了師生的愛校、榮校意識,使優良校風滲透到師生的日常活動和個人品質之中。
2、清靚隊伍建設融合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學校黨總支將黨建和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意識形態工作、師德師風建設、清廉學校建設進行了綜合規劃,通過清靚工程的載體,進行了有效的融合。一是建立黨建引領學習制度。黨總支探索建立常態化的政治理論學習制度,制訂《“育匠心”黨建引領學習方案》,每兩周安排一名總支委成員或班子成員主講,集中進行專題政治學習,強化了黨組織引領下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導教職工增強政治認同和教書育人的責任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二是成立青年黨員宣講團,利用教師會或周一升旗儀式,定期由青年黨員宣講,宣講身邊的人和事、宣講教育故事、宣講政策法規等。三是開展“紅帆之星”、“紅帆先鋒”雙軌同步評選活動。黨總支制訂了面向全體教職員工的《市職業中專紅帆之星評選方案》、面向全體黨員教師的《市職業中專紅帆先鋒推選方案》,通過“紅帆之星”、“紅帆先鋒”評選活動,充分展示了我校廣大教職員工創先爭優活動的主體作用,強化了效能建設,增強了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效率意識。至今已經評選出10余期“紅帆之星”和“紅帆先鋒”,弘揚了正能量在校園的傳播,突出了正面典型和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四是開展黨員名優骨干領銜活動。黨總支授牌名師工作室,開展黨員名師工作室活動,通過黨員名師團隊引領,發揮黨員名師、黨員名匠在薪火相傳、技能培訓、對口支援等先鋒模范作用。學校先后多批次派遣援疆黨員名師、多批次接納四川班學生來校進修學習,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清靚隊伍建設融合工程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提振了教師隊伍精神面貌,整體提升了教師隊伍形象。
3、思政課改融合工程
習總書記強調,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躍的群體,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照本宣科、應付差事,那‘到課率’‘抬頭率’勢必大打折扣。為了提升思政課效率,學校推行思政課改融合工程,將思政內容有機融合到各個專業的課堂中去,全力打造“五有課堂”,暨課前有準備、課中有儀式、過程有主線、師生有展示、內容有思政。通過“五有課堂”學校黨總支致力于培養學生專注、嚴謹、創新的“工匠”職業素養。通過黨員示范先行,開展一系列的“五有課堂”主題教研活動,包括“五有課堂”展示課、“五有課堂”主題研討等活動。,通過精打細磨課堂,讓學生樹立明德強技的匠心;通過規范嚴謹的實訓,培養學生臻于至善的匠藝;通過“工匠大師進校園”,培育學生志存高遠的匠德。作為浙江省優秀教學案例,“五有課堂”對加強課堂思政的落實,提升教師的思政意識和能力起到關鍵作用。思政課改融合引領教師做守初心、有情懷的新時代四有好教師;引領學生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另一方面,學校堅持思政課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黨團共建,舉辦入黨積極份子培訓班、團校等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通過國旗下講話,由青年黨員進行宣講,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斷強化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在學生團員中組織開展學生志愿者服務加強青年學生社會責任意識;通過主題教育月活動,利用傳統節假日、重大慶祝活動、主題隊會等教育途徑,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國家意識”、“文化認同”。
4、匠心德育融合工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強中小學校黨組織對德育工作的領導,是促進學校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學校黨總支為促進黨建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結合“三亮三比”活動,構建黨員“網格化積分制”活動載體,通過“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建立健全服務機制,整合各類資源,建立條塊結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網絡,從而全面提升黨組織和黨員的服務能力。一是搭建服務平臺。學校建立“市職業中專紅帆志愿服務大隊”,利用學校紅帆文化中心陣地,建立黨員服務中心,積極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二是建立《溫嶺市職業中專黨員網格化志愿服務制度》通過黨員網格化管理,劃分責任區域,使每一名教師黨員在教學區聯系1個班級,主要是到班級進行宣講活動,內容涵蓋防詐、安全、法律法規等;每名黨員聯系一個1個學生寢室,主要關注學生生活和消防安全;每名黨員每學期聯系一名以上的困難學生,進行生活幫扶、學習幫扶、心理幫扶等活動。網格化管理堅持“班級宣講、寢室督查、學生談心”工作模式,為黨員發揮作用搭建平臺、創造條件。三是建立《溫嶺市職業中專黨員志愿服務積分方案》,通過積分制管理模式,綜合展現黨員教師在“學習引領、社會公益實踐、中心工作爭先創優”等方面的作用發揮。積分制引導廣大黨員教師樹立全員德育思想,把思想和行動進一步凝聚到培養學生、促進學校發展上來。
5、校企共育融合工程
校企合作辦學是職業學校辦學特色和必由之路,學校按照“試點先行、模式創新、資源共享”的策略,利用學校各專業的優勢資源,融合優秀的企業文化和黨建文化,大膽創新,建立政府、企業、學校三元合一的實習管理體制和人才培養機制。一是通過校企合作平臺,探索資源共享機制,不僅關注學生技能成長,加強與企業合作協同育人。黨總支充分考慮中職學校學生實習時間長的特點,重點加強學生實訓時期的教育管理。企業文化的根源就在于價值觀,更確切地說在于企業核心價值觀。學校利用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精神、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二是加強黨建共建活動,結合主題黨日活動,依托“臺州市黨員志愿服務先鋒臺”等平臺,共同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如共同開展宣講理論、秩序維護、衛生同創、文明共建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共同推進黨組織建設。三是充分發揮企業黨員的先鋒崗模范作用,探索“學校與企業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基地與車間對接、學生與員工對接、教師與師傅對接、教學與崗位對接”六個對接,推廣企業黨員先鋒“師帶徒、徒拜師”手把手傳授技術的方法,共同培育學生。
溫嶺市職業中專黨建與學校中心工作五大融合工程示意圖
二、實施成果
有效的融合載體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進行進一步結合實現“一加一大于二” 的效果,近幾年,在學校黨總支的領導下,學校連續榮獲“浙江省現代化學校”、“2020年度溫嶺市模范集體”、“2022年度教育系統超創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同時,二者的有機融合也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學校黨建工作近幾年同時取得一系列成績:五星級黨建工作單位、2021年度教育系統先進黨支部、2022年度教育系統優秀黨建品牌、2022年度清廉先進黨支部、2023年度全市教育系統基層優秀黨組織等,從而也推進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
三、經驗總結
學校黨建工作五大融合載體,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深度和長效融合方面還存在著明顯不足。一是部分黨員教師還缺乏足夠認識,習慣將黨建工作和學校其他完全分離,“兩張皮”現象仍然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優化、細化黨建工作方法措施。其次,學校行政和黨組織人事變動的不一致性也容易導致組織建設方面缺乏保障力度,容易造成工作脫節,需要貫徹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建立健全學校黨建和中心工作的融合機制,不斷完善黨組織參與學校重大決策的制度規范。再者,總結學校這幾年的黨建與中心融合工作,如何長效最為關鍵,最需要的就建設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融合載體,否則融合工作還是會停留表面,空洞無力,需要進一步從學校文化頂層設計到規劃實施再到具體某項活動,融入黨建元素,真正做到與時俱進,融合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