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九山半水半分田”,森林覆蓋率高達81.7%。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傳承于1953年創辦的浙江省林業學校,70年來累計輸送了萬余名基層林技人才。近年來,學校秉承新時代“樹木樹人”辦學宗旨,堅持“四項錘煉”,培養帶著“泥土味”的林技人才,為森林生態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是堅持思政錘煉,培養新時代“護林人”。對標新時代“護林人”要求,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樹木樹人”,創建“護林先鋒”黨建品牌,將支部建在專業上,充分發揮組織育人功能。學校黨委出臺《“黨建鑄魂+特色育人”主題黨建行動方案》,探索黨建與人才培養雙融雙促的內容、方式和途徑,多形式多渠道挖掘黨建元素,豐富黨建內涵,促進黨建工作融入林技學院發展的全領域、全過程。構建林技學院推進“紅綠融合”教學內容體系,引導林技學院結合專業群特點,融入黨建工作主線和核心理念,找準黨建與教學業務相互融合的切入點,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浙西南革命精神、林業精神等融入課程教學,上好“行走的思政課”。學校思政教學研究項目《基于“紅綠融合”的農林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探究》,獲評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浙江省實踐育人示范載體。
二是堅持專業錘煉,培養合格“懂林人”。聚焦林業行業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領域,根據林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新要求升級課程體系,增加《無人機應用技術》(1+X)等3門新技術課程,開設《森林康養》等5門新領域課程,更新《森林培育》等16門傳統課程的教學內容。實行產業、人才、教育、創新“四鏈”銜接,構建“崗課賽證融合、課堂內外融通”的新時代林技課程體系,系統提升學生務林真本領。基于林業生產周期,開發“一課一項目,一技一勞作”模塊化課程方案,將《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等8門課程實訓搬進林區,在真環境真項目中錘煉真本領。創新實施“三導師制”培養模式,學生一入校,即實施“三導師制”。學校為每位學生配備學業、職場、科研導師,用人單位職場導師基于工作需求“出題”,學校學業導師指導“答題”,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導師輔助“攻克難題”,“三導師”交叉互補指導,實現專業所學和實用前沿技術“零時差”。創新全周期工學交替制,實施寒暑期生產實訓制度,鼓勵學生在假期進基層實訓,推動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進而實現螺旋式成長。
三是堅持特質錘煉,培養“泥土味”林技人。為使學生適應“扎根山區、能說會寫會上山”的新時期“林技人”要求,制定實施“每天一小時鍛煉,每天一小時閱讀,每周一篇周記,每月一次拉練”的“四個一”特質錘煉制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院組織的各項體育比賽及趣味活動,定期開展主題閱讀,讓學生通過撰寫閱讀心得和學習體會等方式提升寫作能力與思想素養。同時開展“每月一次拉練”活動,班主任和專業教師帶領班級同學,帶上林技人員的裝備,以爬山為具體錘煉載體,開展主題豐富的外出活動,以此磨煉學生“會上山”的本領,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與生態意識。建立《百周成長記錄》考核制度,記錄學生成長過程,激勵學生不斷成長。2022年,林業技術專業團隊入選浙江省首批省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四是堅持能力錘煉,培養高素質“育林人”。制定施行《金扣子育人工程》,創新開展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實施“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定向培養,在招生的同時與當地林業、人事部門簽訂招聘合同,以高質量就業通道增強專業吸引力。依托學校與白云生態林場“前校后場”地理優勢,與林場簽訂緊密型校企合作協議,開辟森林資源調查與開發第二課堂,為學生提供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實干實訓中成長。開展富有林業特色的志愿者服務活動,組織學生赴蓮都區峰源林場等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等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實現課內課外同向發力,專業與素質并長并進,努力培養“務實、肯干、管用”的新時代育林人。學校林技專業先后成功入選國家級骨干專業、全國職業院校林草類重點專業、省高職高水平專業群(A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