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平湖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育嬰師職業技能培訓現場。
圖為專業技術人員對平湖市廣陳鎮前港村莓農進行技術指導。
圖為Nidec(平湖)有限公司職工參加學歷提升課程輔導。
圖為平湖市老年大學邀請專業教師對老年學員開展太極拳培訓。
圖為浙江開放大學平湖學院2023年春季畢業典禮。
在嘉興市乍浦港集裝箱碼頭,張益平的名字無人不曉。他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技術能手,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一線經驗帶隊攻克過多項港口運輸難題,開創了“散改集”“集改散”“散集同船”等物流新模式。然而,20多年前,初到碼頭的他對集裝箱業務一無所知,只能埋頭干體力活。
從碼頭工人到技術行家,再到團隊的帶頭人,張益平堅信自己身份的轉變離不開教育。“是報考浙江開放大學平湖學院的學習班改變了我的生活,不僅學歷、技能提升了,收入變高了,更讓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如今,團隊成員在他的影響下都積極參加專業培訓。他們的腳下,是一條充滿挑戰與創新的發展之路。
教育,既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2022年,平湖被省教育廳列為全省唯一的開展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改革發展試點縣市。依托本土的職教優勢,平湖創造性構建了“學歷+技能”雙提升“學校后”教育體系,通過強化社會人員學歷、技能的需求分析,創新政策供給,推進政策集成,調動各方資源,在增強人民群眾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增收創收能力的同時,探索出一條面向共同富裕教育改革的“平湖路徑”。
厘清“4張清單”,找準“學校后”教育關鍵點
25歲的盛凱強是平湖市獨山港鎮派出所的一名輔警。去年秋天,他有了一個新身份——浙江開放大學平湖學院秋季學期法學班學員。每周日早8點,他都會趕到學校學習法學專業知識。“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現在終于實現了。”盛凱強說,“‘學歷+技能’雙提升行動不僅沒耽誤我的工作,還提高了我的文化水平和技能素養,對我以后的就業和個人發展幫助很大。”
在平湖,許多勞動者都像盛凱強一樣,希望通過繼續教育自我提升。為滿足社會人員受教育年限提升以及職業與生活技能提升的愿望,平湖創新構建了“學校后”教育體系,實施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行動,讓每個有學習需要的社會人員都能想學盡學、愿學能學。
如何讓剛需人群享受到“學校后”教育的精準服務?平湖以需求為導向,從學歷教育、社區教育、技能教育3個方面著手,對全市40多萬名社會人員開展了“學歷+技能”雙提升需求調查。除了對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進行重點摸排,平湖還派出5000多名微網格員依托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禮堂等平臺,全方位宣講雙提升政策,并走村入戶開展一對一需求采集和預報名工作。
需求清單顯示,2022年平湖有學歷、技能提升需求的人數為12.45萬。如何為這一龐大的人群提供匹配的教育服務,讓他們真正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平湖根據浙江開放大學提供的學歷、技能供給清單,結合平湖市產業結構等實際情況,按專業、高校分別梳理出了227項學歷供給清單和179個技能供給清單,向12.45萬人回答了“在哪學”“學什么”“怎么學”等問題,并通過出臺配套政策清單,點面結合、統籌推進,用完備的人力資本提升獎勵政策體系保障了教育服務工作的推進。
需求清單、供給清單、政策清單的梳理讓平湖對“學校后”教育的現狀有了準確的把握。在此基礎上,通過大數據分析,平湖建立了專業與技能標準映射庫、全省教師資源庫、教學場地庫等,為“學校后”教育提供了全方位、全要素保障,一張供需匹配清單也就此生成。
這4張清單,讓平湖解決了院校專業設置與當地產業實際不匹配、各類教育資源協調難等問題。如今的平湖不僅能為有需要的社會人員提供??坪捅究频膶W歷提升教育,還可提供社區教育、技能培訓。“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靈活學習形式也讓在崗人員學習、工作兩不誤。2022年,平湖共開設了面向教師、協警、醫護人員、退役軍人、村干部的27個“學歷+技能”雙提升特色班,滿足了社會人員自我提升的愿望。
改革辦學模式,確保“學歷+技能”提升有實效
去年,30名來自四川阿壩州的高中畢業生走進浙江開放大學平湖學院,開始了為期3年的大型客車駕駛與維修專業學習。他們就讀的班級,是浙江開放大學平湖學院聯合嘉興市交通學校,為嘉興市國鴻公交公司量身打造的大型客車駕駛員培訓企業班。這30名通過東西部對口支援項目來到平湖的學員,畢業后將收獲一張大專文憑、一本汽車A照、一手汽車維修技術、一份國企高工資工作。這也是學校與企業簽訂的定向就業協議,以此確保學生實現學歷與技能雙提升、就業與增收雙保障。學生們說,他們心里對未來“有了底”,更能靜下心來刻苦鉆研技術了。
企業班是近年來平湖積極探索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等繼續教育新模式的成果之一。為了讓“學校后”教育更具實效,平湖以員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特色,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增加了大量面向實體經濟的專業與課程。這一“課程學習+技術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為企業培育了大批實用型人才,也有力提升了企業員工的學歷和技能。近期,平湖還將組建德西福格、衛星能源、平湖石化等19個企業班,為企業定向培養員工,讓參與繼續教育的員工不斷提高增收能力。
除企業班以外,平湖還開展了面向大眾個性需求的社會班,通過建立“基礎寬、模塊活”的課程體系,為每一個想學習的人提供靈活的學習方式,其中還特別為新型職業農民、殘疾人等開辟了雙提升綠色通道。
此外,平湖市教育部門聯合人社部門,完善了員工的技能等級考核機制,將技能等級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成績折算成學分,納入學分評價,不斷完善“學歷+技能”雙提升的教育模式。浙江開放大學平湖學院則通過與區域中職學校合作辦學,實現了縣域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和有效運用。
激活兩頭動力,暢通知識財富轉化路徑
廣陳鎮三興村農民馬劍法,是平湖有名的“葡萄教授”。上世紀90年代,平湖的種植業剛剛起步,從農技學校畢業的他憑借領先的專業知識,種出了在上海市場廣受歡迎的葡萄,富了口袋。隨著水果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早熟早上市成了“冒尖”的關鍵。為了讓葡萄上市的時間“科學”提前,馬劍法報讀了浙江開放大學平湖學院園藝技術專業,在完成園藝技術本科學業的過程中,他不僅掌握了葡萄超早熟栽培技術,還獲得了高級農藝師職稱,取得了8項葡萄種植裝置設備的科技專利。
從傳統農民轉變為新型職業農民,馬劍法深感農民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卮搴?,他擔任起村支書,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帶動全村人走上了致富路。2022年,三興村全村經常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合計574.02萬元,較上一年增長了近40%。
平湖在2022年已經躋身全國“縣域綜合實力百強榜”前50強,然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市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僅低于全國平均,也低于浙江省平均、嘉興市平均,這與平湖的經濟轉型和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及長遠規劃不相適應。
工作、家庭事務繁忙,找不到合適的學校,學費高昂等現實困境讓市民參與“學校后”教育內驅力不足、積極性不高。為鼓勵更多市民參與繼續教育,實現提能增收,平湖出臺了《平湖市“學歷+技能”雙提升若干政策實施意見》,針對企業、學校、學員、鎮街道等不同主體,明確了16條激勵舉措,打造了可持續人力資本提升的政策體系。比如,對完成學歷提升的社會人員給予學費總額30%~50%的獎勵,對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的給予800元~3200元的培訓補貼,等等。此外,對教師、醫護人員、公安干警、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給予政策傾斜。2022年,平湖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年度獎補資金預算達3700萬元,有效激發了市民參與“學歷+技能”雙提升的積極性。
為避免提升工程中的“剃頭挑子一頭熱”現象,平湖將企業的意見放在重要位置。在調查得知75%的企業擔心員工參加“學校后”教育對企業發展作用不大,或是擔心員工流失之后,平湖面向企業做了大量的政策引導工作,不僅設立了校企聯合育人專項資金,對組班企業進行獎補,還按照不超過職工工資薪金總額的2.5%實行企業教育經費稅前列支,超過部分后續年度結轉扣除。2022年,平湖市“學歷+技能”雙提升政策獎勵達2561萬元,大大提升了企業參與雙提升工程的積極性。
數字技術賦能, 提升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
圍繞“學歷+技能”雙提升目標,平湖市教育部門協同人社、公安等部門,打造了需求常態化采集、智能化分級、終身化服務的數字化平臺——“增財實學”,并于去年6月在浙里辦上線。截至目前,該平臺用戶數量達33萬,入駐教育機構97所,開設班級數1549個,在線學習人數15822人,平臺訪問總量136025人次。
“增財實學”從政策、技術、服務3個維度整合區域資源,賦能個體升學、升職、就業、生活,構建了“學習—就業—再學習—再就業”的勞動人口全生命周期畫像,實現了社會需求常態采集、院校專業動態調整、教育教學精準服務、課證融合學分互換、獎勵補助及時兌付、增收能力跟蹤評估的全流程閉環管理。
一名在平務工人員,通過公安的流動人口采集渠道提交了高中升大專的需求信息后,“增財實學”就可自動將他歸類,并通過個性化的學習清單向他推送適宜的升學專業路徑和學校建議;同時,通過生源清單由各“學校后”教育服務機構選配教師開展一對一的指導服務;通過企業班清單,結合他目前的特長為他推送匹配的企業班開班計劃。這名在平務工人員,或許就是從這里起步,通過繼續教育邁向新的人生征程。
為了更好地解決“怎么學”,平湖創新建立“課證融合、學分認定”機制,聯合浙江開放大學平湖學院、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開展課證替代,有效破解全省范圍內產業工人技能證書無法獲得對應學歷課程免修免考困境,以及省內院校互認難題。該應用程序的便利化、智能化及人性化,也讓市民有了更高的參與積極性。
浙江獨山能源有限公司的機電維修高級工程師胡夢,擁有電工一級證書,在進修機電一體化專業大專學歷電工實訓課程時,系統自動提示電工一級證書可替換該課程免考,直接拿到相應學分和積分,并提示依據平湖出臺的相關補助政策,在獲得大專學歷后,還將獲得50%的學費獎勵。
“增財實學”應用上線后,全市大專及以上雙提升報名人數已完成年度任務數的169%,該應用還被列入了2022年全省教育領域數字化改革創新試點項目。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和教育機構入駐“增財實學”應用,不斷提升平湖的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
多方協同聯動, 建設終身學習型社會
成人“雙證制”培訓1410人,完成省定任務數的112%;職業技能培訓2.6萬人次,完成省定任務數的130%;新增技能人才13125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190人,分別完成省定任務數的249%和229%……
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是平湖長期以來把握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發展理念、扎實推進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改革工作的付出。為確保教育共富改革目標明確、推進高效,平湖出臺了《平湖市推進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改革發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平湖市推進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平湖市“學歷+技能”雙提升若干政策實施意見》,形成“試點實施方案—提升工作方案—政策實施意見”3個層面的文件依據,協同全社會力量,共同推進“學歷+技能”雙提升工程。
面對旺盛的學歷提升需求,平湖扎實做好成人“雙證制”培訓;充分利用國家開放大學、浙江開放大學以及自考、成考平臺,推進大專及以上學歷提升工作,并積極與浙江工業大學、嘉興學院等院校開展繼續教育共建合作。與浙工大繼續教育學院合作組建的“浙工大平湖智造學院”將通過開設產業特色班、高技能研修班、專業技術證書班等形式,服務平湖在職人員學歷、技能雙提升。
基于地區產業發展戰略,平湖市教育部門還聯合人社、經信、民政、農經等部門,以及各鎮街道,多方協同,建立技能培訓與學歷教育的疊加機制、技能證書與學歷學分的互認機制,構建“學校后”教育五大工程,即企業職工“學歷+技能”雙提升工程、新型職業農民技能素養提升工程、現代服務業職工能力提升工程、全民精神富足提升工程、高層次人才提升工程,實現了教育對象全覆蓋。
面對需求清單中市民對社區教育服務的強烈需求,平湖通過設立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社區家庭教育指導站等方式,有力推動了社區家庭教育向全市鎮街道延伸,完善了社區教育服務體系。同時,通過統籌老年教育融合體系,形成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建成了“半小時老年教育圈”,“老年‘智生活’助手”課程還被列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2022年“智慧助老”課程資源第二批推介名單。
今年4月,“面向共同富裕的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行動”論壇在平湖市召開。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的新路徑與新思考。近日,隨著平湖市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綜合服務中心的成立,市民距離“在家門口上大學”的夢想又進了一步。
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大背景下,浙江正著力打造“浙里優學”金名片,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平湖市委、市政府深刻認識到教育在共同富裕進程中的基礎性、持久性、引領性作用,著眼于“促進人的終身發展”這一核心目標,通過構建“學校后”教育體系,讓每一個勞動者都能想學盡學、愿學能學,不斷推動低收入人群邁向中等收入行列,為全省教育在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服務“擴中”“提低”方面提供更具操作性、更有辨識度的平湖樣板。(趙博雅 顧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