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構筑更好的家校共育協作模式,指導家長科學、理性地開展家庭教育,為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3月29日晚,玉環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陳俊杰老師面向玉環市優秀家長成長營學員及社會學員,開展了題為《青春期的存在與空心病》的家庭教育講座。
陳老師先是圍繞“青春期是否存在”這一論點,引導家長們展開探討,并對家長們的觀點逐一分析,從青少年生理、心理方面詳細地講解了青春期的特點以及青春期心理轉變的各個階段。隨后,陳老師結合大量心理學專業知識及身邊實例為大家剖析青春期青少年抑郁癥主要誘因。他提出,青少年抑郁癥的主要誘因來自于社會環境因素,包括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當孩子面臨被同學欺凌,父母關系不和、經常吵架,被訓斥、指責、批評等情況,無法應對和處理時,這些負面的成長環境有可能導致孩子患上抑郁癥。其中,家庭因素是導致青少年患上抑郁癥的重要因素,因為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中,缺乏家庭支持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應激事件的影響。
陳老師還根據北大副教授徐凱文的研究,向大家提出“空心病”這一概念。不同于抑郁癥,“空心病”是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也可以把它稱為“價值觀缺陷所致心理障礙”。雖然從主要表現:精神空虛、寂寞無聊、學習與做事缺乏動力,不知道自己活著有什么意義來看,“空心病”看起來很像抑郁癥,即到精神科醫院就診,會被診斷為抑郁癥,但是問題是所有的藥物都無效。
陳老師認為教育孩子應從家長做起,父母不僅要以身作則,還要積極培養孩子擁有健康的自我意識。青少年時期是個體自我概念發展的高峰期,家長應重視與孩子的正確溝通與教育,對于這一時期的孩子,正確的方法應該是采取適當方式給予必要的幫助,促使青少年自主健康認知的確立。要信任孩子,遇事跟他們商量,多多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有發表自已意見的機會,平常多關心、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況,必要時當當參謀,或給予一些幫助。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做一名合格的家長需要不斷地學習。此次講座,不僅為家長們解開了在家庭教育中的各種困惑,收獲了許多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有效的溝通方法,同時也為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陳麗敏 梁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