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金 瀾)溫州市教育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和市人力社保局近日聯合印發《溫州市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全力推動溫州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通過提高中職學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建立有溫州辨識度的制度,全力打造溫州職業教育創新高地。
根據《實施意見》,該市將持續探索溫州特色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機制,貫通校企人員雙向流動,實現產教深度融合,培育出一支高素質的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到2030年,該市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在專業課教師中的占比要超過90%,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相關高級以上職業資格證的教師將占30%以上。
為快速地培育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溫州計劃建設各種類型的培訓基地、實踐基地、工作室和創新平臺。在未來不到十年時間里,溫州要打造市級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市級企業實踐基地各30個,成立市級“雙師型”名師工作室和市級教師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各50個。同時,該市還要建成20個市級、2個省級、1個國家級中高職融合聯動的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根據《實施意見》,該市教師編制將向“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傾斜,并推進專業教師準入機制改革。在把好教師入行這道關的同時,該市還將形成分類分級的專業教師培養培育體系。建立適應職業技能培訓要求的教師分級培訓模式,各中職學校制訂5年一周期的專業教師全員輪訓實施方案,一個周期內參加專業發展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360學時;建立新教師“師范教育+企業實踐”入職培訓制度,逐步實施新教師為期1年的教育見習與為期3年的企業實踐制度,新入職的專業課教師均須接受至少連續6個月的企業實踐和6個月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培訓。
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不僅要教學經驗豐富,而且要具備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實施意見》要求,建立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協作共同體,探索校企流動人員工作成果互認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成果互認標準;經過認定后,教師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工作可按一定比例轉化為學校工作量或培訓學分;經學校同意,兼職從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和社會化服務等工作的教師,可按約定取得兼職報酬,不受單位績效工資總量限制。
同時,溫州還將健全“雙師型”導向的評價激勵制度,在引入社會評價機制的同時,保障專業教師待遇,以及完善高技能教師激勵制度。《實施意見》提出,學校通過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社會培訓、自辦企業等所得收入,在國有凈資產不減少的前提下,經批準后績效工資總量最高可上浮50%;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績效工資,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