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上,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卓長立代表和江蘇捷鋒帽業(泗陽)有限公司現場管理員張兆麗代表圍繞讓技能等級證書更好“流動”起來建言支招。
2019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分步取消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到2020年底,所有由政府部門核發的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全部轉由企業、行業、第三方評價機構開展社會化評價認定,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技能人才評價權下放后,有利于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評出真正好用的人才,但是新問題也隨之出現。
卓長立代表在調研中發現,社會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認識還有待轉變。很多單位和勞動者還是覺得由政府部門評價發證比較權威,改由企業和社會組織評價和發證后,他們對證書的含金量持觀望態度,這也導致證書在跨企業、跨區域“流動”時“卡殼”。
據此,卓長立代表建議,政府部門對技能人才評價工作要加強監管,科學設置評價要素,采取“雙隨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等方式,對用人單位和社會評價組織進行監督,以保證證書含金量。同時,完善社會評價組織跨區域落地的具體政策和要求,各省出臺“備案綠色通道”“一省一備案,全省通用”等相關制度和文件,以便全國性社會評價組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證書考核。
張兆麗代表注意到,江蘇省用近3年時間搭建了省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技能等級認定機構備案申請、流程審批驗證等工作流程實現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后,為技能人才的省內流動提供了很多便利。她建議,在完善各省內技能人才一體化平臺功能的基礎上,建立全國統一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信息化工作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加強技能人才評價工作信息化建設,實現對評價機構備案、證書數據、人員信息等工作的同步管理。(記者王維硯 陳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