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我們其實很喜歡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畢業的學生,他們上手快,我們用得上,但沒有本科學歷,有時也確實很無奈。”最近,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紹興校友座談會上,校友葛國權的一席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我們很需要職業本科層次的教育。”結束了紹興的行程,全國政協委員、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鄭亞莉在回程車上才有時間拿起手機,點開一份文檔,“這是我準備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的建議,關于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的。每次調研完,都有新的內容可以補充。”
自2018年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以來,鄭亞莉就許下了鄭重的承諾,“一定要為職業教育發聲”。
2022年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專科層次高等職業學校設置的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部分專業,符合產教深度融合、辦學特色鮮明、培養質量較高等條件的,經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可以實施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接下來,需要將已經明確的政策落實落細,讓職業本科成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鄭亞莉說。
去年3月至今,鄭亞莉奔走在數十家企業間,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崗位,但是職校生的薪資待遇與本科生還是有差距,就業市場上存在著職校生與本科生“同崗不同薪”的現象。在調研各地中職、高職的過程中,鄭亞莉發現,中高職升學率高于普通高校的平均值,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想擺脫“職校生”身份、拿到本科學歷。
“其實各行業都在渴求高技術技能人才。”鄭亞莉曾經在浙江代表團的一次發言,點燃了現場氛圍。去年的全國兩會上,她提交了“設立全國工匠日”的建議,想吸引更多的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學習工匠、爭當工匠,讓每一名勞動者從“工”到“匠”,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價值,受到社會更多尊重,推動建設技能型社會。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5年間,她共向大會提交31項建議,《關于擴大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建議》被確定為教育部重點辦理建議,助推高職百萬擴招工作。今年1月,鄭亞莉當選全國政協委員。“能夠繼續為職業教育發聲,我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鄭亞莉說,今年她還準備了關于落實落細穩步發展職教本科、為職校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創造更好條件等方面的建議。
【記者手記】
奔走呼告匯民意
為職業教育“奔走呼告”,鄭亞莉的腳步從未停歇。
作為一名高職學院院長,從全國人大代表到全國政協委員,鄭亞莉始終肩負“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育人使命。她始終牢記黨的教育方針,深入基層一線,與市場銜接,和學生對話,為更好地履行職責搜集了大量的真實的社情民意。任全國人大代表的5年間,她共提交了31項建議。
在鄭亞莉看來,實施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她將在如何落實落細改革上建言獻策,做好職業教育的“代言人”。(本報記者 蔣亦豐 通訊員 李王晶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