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背景
2021年7月,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發布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首批試點名單的通知》,臺州市仙居縣獲批縮小城鄉差距領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首批試點。當前的仙居,正處于“十四五”開局之年,聚焦“經濟繁榮、生態優美、城鄉均衡、精神富有、社會和諧”五大重點任務,探索構建全民終身學習良好氛圍,大力提升城鄉居民整體素質,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山區樣板。
為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捷的終身學習體系。自省數字化改革推進會召開以來,仙居縣教育局探索建立“仙學匯”數字鄉村社區學校項目并獲省廳教育領域數字化改革創新試點。通過構建“1+3”教育服務體系,旨在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機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仙居傳統小吃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積淀,品種豐富。經過多年迭代發展,以早餐為主體的仙居小吃產業,在長三角地區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市場份額,并創出浙江“包籠天下”、上海“張記油條”、仙居“仙鄉小吃”等頗具名氣的區域自主品牌。據仙鄉小吃總部初步估算,僅長三角地區,仙居小吃店就超過1萬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營業額約30億元,年收入約15億元。但如何進一步把小吃產業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一項重要產業加以規范和培育,推動仙居小吃產業從自發、分散的經營模式向品牌化、標準化、產業化、數字化方向發展,把仙居“小吃”做成富民“大產業”,亟待在創新方式方法,在經營理念、連鎖發展、技能培訓等方面尋求新突破。白塔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立足于古鎮的人文地理和產業布局特點,以居民技能富民為導向,全面整合優化資源,創造性地實施“仙學匯”助推“仙鄉小吃”富民培訓工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發了富有區域特色的培訓項目,做好“小吃+”文章,充分挖掘仙居小吃背后的文化內涵,推動小吃與旅游、農業、文創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擴大仙居小吃在全國的影響力。
二、主要做法
(一)依托平臺,搭建數字化研發中心
聚焦“仙鄉小吃”特色產業,依托“仙學匯”技能培訓專項場景,發揮“鄉村產業帶頭人”的作用,構建“兩場四化”發展模式(圖1)。以仙居小吃人的創業流線為線索,構建人的信息平臺、能的培訓平臺、資的獲取平臺、數的參謀平臺,“數字化”賦能全天候式的“創業陪伴”,從開店前的“傳藝培訓”,到開店時的“經營管店”,再到創業周期末期的“資源流動”以及人才的流轉,形成“標準化”全鏈路產業閉環,以此帶動農耕、民俗、文創、旅游等多元化產業發展,通過該項目構建共同富裕仙居樣板,實現“跨域化”發展,輻射浙江乃至全國,推動共同富裕,助力鄉村振興。
學員通過平臺進行各項活動,取得可信學習積分,通過大數據采集構建學員畫像。在積分激勵方面,學員通過平臺觀看視頻、學習課程等將獲得相應的積分。積分可在“仙學匯”商城兌換學習用品或線下場館的服務。同時,我們對接省學分銀行,已在學分銀行上架“仙居專區”,學員可通過省平臺兌換海亮、匯今等延學基地的服務項目,以及新華書店的贈書服務等。
(二)精化需求,構建項目培訓體系
由教育主管部門和小吃協會牽頭,構建白塔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中心村培訓中心、農村文化禮堂的三級培訓“資源圈”,使白塔鎮成人教育培訓資源整體結構最優化和整體效益最大化,實現“1+1>2”的效果。
一是開展學歷教育。把小吃經營者的年齡“降下來”,把從業者的學歷“提上去”。縣職業中專與小吃協會合作,每年定向培養餐飲面點技術工。采取“2+1”的模式,前兩年在學校由專業教師教授技術,第三年到小吃門店實習,畢業后由小吃協會統籌推薦到各小吃門店或自己開加盟店。二是開展技能培訓。依托各村文化禮堂,根據縣域小吃的分布特點,形成課程清單(圖2),按照市場不同層次需求,分別開辦初級、中級、高級和技師培訓班,從制作工藝技術、職業道德、經營理念、衛生常識、維權保障等方面強化培訓,著力提升從業人員素質。
圖2:“仙鄉小吃”富民培訓課程清單
(三)精準落地,發揮項目培訓領雁效應
構建“仙鄉小吃”全產業鏈產業化模式。白塔鎮盤活一塊閑置的老舊廠房,建設“仙鄉小吃”共富工坊,展示特色小吃文化,打造知名度。各村利用周邊賦閑中老年人的老手藝手工生產仙居特色小吃等,促進留守中老年人就地就業;仙居特色小吃需要使用本地農產品原料,按照品質等級分類,解決大量包括楊梅、大米、番薯、南瓜、大豆、雪菜、蘿卜以及豬肉、雞肉等農產品中不適合鮮食等級和滯銷部位農產品的銷路問題,促進增收;優質鮮食農產品也有望通過小吃門店數字化系統連接城市消費者促進增收,未來力爭30%+仙居農產品實現訂單化生產。
(四)高度重視,建立項目保障機制
1. 組織領導,機構健全
工作推進形成一盤棋,教育局分管局長組織領導各相關科室,落實數字學習平臺的課程資源建設,與人社、宣傳、婦聯、農村農業等相關協同單位開展社區培訓資源有效整合和科學篩選,系統正常維護和管理,數字學習平臺建設成果研究與推廣,學習成果(即市民終身學習學分銀行積分)審核和轉換,開展學習成果兌換管理。同時,成立小吃產業聯合會,推進產業聯盟,打造產業集群。輿論宣傳方面,組織、舉辦仙居小吃產業大會暨小吃嘉年華和新春團拜會,提升職業好感,力爭舉辦2022年浙江省第四屆名點名小吃總決賽。將小吃經營管理人才和優秀小吃面點師納入實用人才管理,進行表彰、獎勵、宣傳。
2. 場所共建,資源共享
學校深入調研,結合各村鄉土文化、名地鄉賢和產業結構,聯合當地企業打造各具特色的立體化培訓場所。鎮黨委、政府積極對接鄉賢,引進了省小吃行業聯合會副會長、市農創客發展聯合會副會長單位的仙鄉集團公司,盤活一塊閑置的老舊廠房,建設“仙鄉小吃”共富工坊。目前,共富工坊第一期2500平方項目已建設完成。項目進一步整合本地技術資源,以仙鄉麥餅、食餅筒、小籠包為主要產品,采用機械化及半手工形勢生產,冷鏈包裝運輸,為在外地做小吃致富的經營戶量身定做小吃半成品,減輕他們的成本和負擔。下一步,白塔鎮正在緊密謀劃建設占地約6畝的仙鄉小吃產品研發中心,盤活鎮區農村閑置土地資源,以村集體資金資源雙入股形式,進一步開發數字云平臺,打造集美食品鑒、民俗體驗,采購洽談、線上直播等為一體的產業孵化基地,實現共贏共富閉環。
3. 團隊建設,有力保障
白塔鎮成技校具有一支能夠適應項目開發、項目組織、項目執行的素質較高、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專職教師9人。同時在縣教育局和鎮政府的協調下,有效整合區域人力資源,凝聚了一支來自多部門的具有“領導力”“專業力”“服務力”的優秀兼職教師隊伍,同時聯合企業聘請在讀管理心理學博士趙雪蓮教授負責文化產品策劃與創意、高級工程師陳勇剛負責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軟件開發、浙江大學博士吳春艷負責食品檢驗檢測與分析、前阿里巴巴集團總監錢盛萍負責推進組織優化客戶體驗和合規治理的數字化工作。
4. 資金到位,有效推進
“仙學匯”項目獲批財政部門資金110萬,同時,仙鄉小吃總部建設預計總投資500萬元,一期預計7月份可以交付使用。小吃總部下設仙鄉名小吃、非遺中心、供應鏈中心、數字中心、品牌中心(孵化中心、招商加盟中心、運營中心、自媒體運營中心)、培訓研發中心、財務中心、人資中心等總部機構,設立三家核心業務公司和若干家周邊生態公司,初步形成集團化管理架構。
三、項目成效
(一)項目實效
項目運行成效顯著,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益,推動了鄉村振興計劃,助力了產業轉型升級,滿足了鄉村居民終身學習需求,鄉村學習型社會建設氛圍濃厚,豐富了居民生活,提高了居民綜合素質和生活品質。“仙學匯”項目于今年2月上架“浙里辦”,當前有一定的應用使用基礎,截止7月底用戶已突破55000人,好評率達100%;“仙鄉小吃”供應鏈賦能仙居小吃門店120余家,2021年營業收入8000多萬元,店均增加營收約10萬元/年,增加利潤約5.5萬元;通過開展技能培訓、鑒定和信息化等服務,為城鄉適齡青年打開一條可靠的致富路徑,帶動包括小吃、農業在內的8萬農民致富,實現人均年收入8萬元,將仙居小吃打造成一張仙居金名片,為助推仙居古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理論成果
項目課題《“仙學匯”推進全民學習 助力鄉村振興》獲“教育領域數字化改革”認定性課題;市縣多位領導多次考察小吃共富項目并指導、召開專題會議。“仙鄉小吃”推動鄉村特色的“飛地經濟”的聯動性,且已納入仙居縣政協十屆一次會議提案《推動仙居小吃產業升級 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山區樣板》,形成《關于推進仙居小吃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送審稿)》等制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