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緊緊圍繞中央、省、市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依托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優勢,成立衢州鄉村振興學院,助力打造“鄉村振興大講堂”,賦能衢州市鄉村振興發展,主動探索脫貧攻堅與共同富裕有效銜接的新時代農民繼續教育模式,努力把鄉村振興講堂打造成農村基層的“主題教育主陣地、鄉村振興主載體、基層治理主平臺”。講堂開展的培訓扶貧入選2020年浙江十大精準扶貧案例,“衢州月嫂”入選國家級創業優秀項目,“鄉村振興大講堂”繼續教育培訓模式榮獲2021年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鄉村振興大講堂成立以來,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在統籌教育資源,創新培訓模式,打造培訓品牌,培育鄉村人才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建平臺、營氛圍,夯實辦學基礎
積極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辦學資源,把區域內6所國家示范中職學校、103個鄉鎮中心講堂、1438個村級講堂加入了學校的教育框架,構建了統一管理的市縣鄉村四級聯動、開放式、全覆蓋的“鄉村振興大講堂”辦學網絡,統籌1000萬元資金用于講堂教育培訓工作。在全市范圍分批建設遴選示范鄉村振興講堂,通過表彰先進、鞭策后進,形成各地鄉村振興講堂建設中對標看齊,爭先進位的良好氛圍。根據工作實際匯編了《鄉村振興講堂擦亮全面小康成色》《講堂里的振興故事》等一批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學習資料,為全市鄉村振興營造濃厚氛圍。
抓考核、優服務,強化質量管理
精心設計選課流程,根據“線上+線下”“點單+選單”“必修+選修”“課堂+基地”計劃,建立了全市講堂預約講師報備課程平臺,所有課程和師資錄入線上選課平臺,供全市各級講堂按需選課選講師,形成了“農民下單、學校配菜、專家掌勺”的全新鄉村振興講堂教學模式。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開展質量管理,對講師、講堂實行動態考核,從聽課人數、學員滿意度、講堂管理員評價三個維度動態評定講師星級,從講堂預約次數、教學組織、報備質量評定三個維度動態評定講堂等級,確保鄉村振興講堂教學模式落地落實,不斷提升培訓質量。梳理基層代辦高頻事項,制作課件資料上傳云課堂,供全市講堂管理員復習,開展講堂管理員考核,實現全市講堂管理員持證上崗全覆蓋。
編教材、建基地,統籌教學資源
制訂《鄉村振興講堂師資管理辦法》《鄉村振興講堂資金管理方案》等教材、師資建設等標準制度,促進師資、智庫、教材、課程和教學實訓基地等各種資源有效整合匯聚。匯總整理全市3800余名師資的基本情況、研究領域和主講課程,按照鄉村振興10大類主題進行了分類建檔。建立黨史教育講師團、興村治社名師講師團、8090講師團、銀發講師團、鄉鎮干部培訓講師團,聘請5位知名專家組成立衢州鄉村振興講堂智庫。匯總編印10大類教材70本(種),1100余冊,精心制作240余部視頻課程。評選出黨建特色基層治理示范點、鄉村休閑旅游特色村、種養殖基地等80個市級實訓基地。
抓重點、打品牌,領航鄉村培訓
構建鄉村振興講堂“133”培訓體系,著力打造“鄉村振興講堂”“農民雙元制學歷教育”“衢州月嫂”三大品牌。聚焦建黨百年華誕,依托講堂舉辦紅色宣講月活動與“百匠優藝”振鄉村活動,優選102名黨史類講師,奔赴各地鄉村振興講堂、實訓基地,一對一,點對點,送黨課、送信息、送技術、送服務,宣講黨建好聲音,傳播產業新技能。積極對接浙閩贛皖四省邊際職業培訓聯盟,擴大鄉村振興講堂知名度,利用四省邊際區位優勢開展產業特色培訓,積極打造四省邊際職業培訓“橋頭堡”。依托鄉村振興講堂“1(衢職院)+2(電大、黨校)+N”辦學架構,努力打造田間地頭的鄉村振興“大學課堂”。啟動鄉村振興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2021-2023),共203名村干部通過全國成人高考,進入學校2022級機電一體化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就讀,從而確保全市村干部專科學歷達標,提升村干部服務群眾、發展經濟、化解矛盾、依法治村的能力,讓村干部成為扎根鄉村、帶動鄉村、振興鄉村的的“領頭雁”。
開直播、解民急,提升助農實效
積極抓住社會熱點,主動融入全國“村播”基地建設工作,依托學校專業,組建專業師資庫,助力村播學院形成“專業師資+大咖師資”“基礎課+實踐課”培訓模式,對全市600余名主播開展培訓,提升主播技能實踐水平。在“新農人”培訓中植入了“村播”課程,培養了具有“村播”能力的學員850余人??朔咔槠陂g不能集體線下開課的實際困難,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依托釘釘直播平臺開辦“空中課堂”,讓農民朋友通過手機就可以獲取相關知識培訓,為農民搭建了更加直觀便捷的培訓平臺,努力確保疫情期間線上“理論+實踐”“課堂+基地”教育培訓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等質同效。全市各級講堂開展“空中課堂”1900余場,精準服務春耕備耕和疫情防控,積極助力農業農村發展。
家政月嫂培訓
開化鄉村講解員
農家大廚
無人機培訓
種養殖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