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在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共同富裕,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下,如何結合塘溪鎮實際,走出一條適合本鎮跨越發展的路子,成了鄞州區塘溪鎮成人學校孜孜以求的目標,經過反復探索論證,最終確立了“打造網紅農民終身學習品牌,激活鄉村快富共富新動能”的特色辦學之路,培育更多網紅技能人才,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做大做強網紅經濟,縮小城鄉差距,實現更大發展。并在品牌的建設推動下,實現村民經濟持續增長和鎮域全面振興。
鄞州區塘溪鎮成人學校終身學習品牌建設,主要通過以下舉措不斷夯實和推進,最終行穩致遠,結出豐碩成果,產生出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培育網紅農民,打造活力鄉村
塘溪鎮距離市區較遠,地處偏遠農村,多以山地為主,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等外在條件都不占優,村民收入主要靠“小農經濟”和“小五金來料”加工為主,經濟發展緩慢,必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建立新的經濟增長模式,才能提高生產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此,鄞州區塘溪鎮成人學校因地制宜,開辟新的途徑,培育本土“網紅”農民,促進增收快富。
所謂“網紅”農民,就是憑借“短視頻”、直播+“電商”的形式,或者通過新業態新技能學習,拓展增收路徑,來同網友們分享自己的鄉村生活,一方面宣傳家鄉獨特的傳統文化、生態文化、名人文化、歷史村落及網紅景點,另一方面吸引對田園生活喜愛的城市人群,參與鄉村建設,共享塘溪特有的地域文化,消費各種綠色土特產品,實現創收增收,增強鄉村活力。
對于“網紅”農民培養學習,鄞州區塘溪鎮成人學校主要采取三種方式:日常培訓、專項培訓、實地操作指導,使他們更多更廣泛地學習最前沿的技能技巧,習得相關本領,并能熟練運用,在鄉村振興實踐中得心應手。供村民培訓學習的項目廣泛:電商銷售、家庭農場建設、花草經濟、特色養殖、民宿產業、非遺傳承、中藥材種植、鄉村景點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宣傳展示等等。
二、壯大“網紅”隊伍,做大“網紅”產業
塘溪“網紅”農民培訓學習,不是單一推動的,根據鎮域經濟規劃和一村一品建設需求,多形式多項目多層次展開,在差異化、實效性上下功夫。如“小農”經濟作物種植方面,塘溪成校扶持東山老村種植的粉黛草培訓項目,該項目的成功種植,山頂30多畝粉黛草盡情綻放,形成紫色的海洋,吸引來了寧波市內外乃至全國眾多的游客紛紛前往打卡觀光,僅僅2021年國慶節期間,接待游客高達10萬人,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產業。大規模游客涌入,帶動了當地農副產品的銷售,激活了攝影、騎行、餐飲、民宿、地域特色種養、非遺項目等產業的發展。
又如塘溪成校為了盤活鄉村土特產銷售,解決難銷滯銷難題,帶動百姓增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與寧波振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杭州恩投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推出了以“宣傳+展示+銷售+售后”于一體的塘溪特色農產品專門平臺——“堇堇有味”小程序電商平臺,同步制作操作實用手冊,主題培訓更多“網紅”農民,玩轉電商平臺。同時,通過鄞州微商群、中國研學聯盟群、鄉村振興群等微信群推廣銷售,為更多“網紅”農民開辟線上銷售渠道,打通生產與銷售間的信息障礙,讓更多綠色產品走出去,讓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實現增收快富。
三、聯建師資平臺,做強“網紅”經濟
由塘溪鎮人民政府聘請,借助高校師資隊伍,援助孵化東山粉黛草項目。寧波市第十四批科技特派團隊——柳海寧鄉村微改造團隊專家對塘溪村民和干部進行指導培訓。每個月來塘溪1-2次進行項目進展、日常管理和村民種植技術等輔導。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村民種子處理、播種要領、育苗管理、移苗技術、山地澆灌、施肥除蟲等各環節培訓指導達112次,參與學習的村民達1835人次,培養出本村村民葉利君、錢福龍、錢美華和張龍輝等懂栽培技術的本土農技網紅能手,他們現在成為東山村的技術骨干。通過他們再培訓其他村民,使之輻射開來,確保網紅項目的成功。
成校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寧波萬里學院、寧波旅游學校等院校師生,為村民開設鄉村建設規劃設計課程,抖音微視頻拍攝課程、抖音制作課程,平臺銷售帶貨課程、農村網店開設課程,電商實踐操作課程,小農戶如何網售和關注市場價格變化等培訓學習課程。如:“網紅”農民學會了線上掃描購物,利用二維碼付費、收款,怎樣上架產品,如何進電商平臺銷售及后臺管理平臺等技能。先后舉辦了30場次的實用技能培訓,參與村民1527人次,培養了錢瑩、施全安、施位康等電商銷售能手;葉良康、葉商杰、施米娜等抖音直播“網紅”;培養了施純國、施位忠兩位管家好幫手,把田間維護、村民協調等工作安排得有條不紊,井井有序。
在健朗畜禽、竹編非遺以及錢國民雕刻工作坊等產旅研銷一體化項目培訓學習基地,通過上派專家,下請能人的師資隊伍聯建方式,對全鎮相關對口專業的學員進行技術技能提升學習指導,讓大批的本土人才深耕到農村基層,成就了一批土生土長的技術員。先后培訓學員達1000人次。
成校先后在堇山茶園、東籬生態農場、堇山居、子非灣等特色農業基地輪流進行特殊農技人才培育,讓專業人才輻射到全鎮域。歷屆雙證制考出的學員近400人,他們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在果樹種植、畜禽養殖、旅游產業、民宿運營等項目中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如:“網紅”養雞專業戶朱紅菊、養鴨及咸鴨蛋腌制網紅專家張元平等都是在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的實施中成長起來的。
塘溪成校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人脈資源,構建成校、政府、高校、行業專家和技術能手等聯建師資平臺,按需分類培訓,適時學習提升,讓更多農民參與進來,學到實處,學以致用,確保做一個成一個,成一個強一個,力爭規模和效益雙贏,助力網紅經濟更好發展。
四.建立長效機制,強化品牌意識
塘溪成校經過不懈努力,已經建立起網紅農民培訓學習的長效機制,那就是根據行政村需求,確立重點并逐步展開,然后相似自然村串點連線不斷推進,最后根據差異化需求,多點多極深入下去,讓網紅農民培訓關聯到更多產業更多項目,并按鎮域規劃持之以恒走下去,不斷強化這一終身學習品牌,獲得了可喜的成績。
幾年來,各類培訓多達30000人次左右,其中“網紅”農民種植培訓112次,養殖培訓108次,新媒體相關核心知識培訓和實踐操作培訓共計38次,直接受惠達2700人以上,且涌現了眾多的典型模范,如:果樹種植網紅樊敬浩每年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畜禽養殖網紅朱紅菊每年經濟收入300萬元以上,在他們的帶領下,塘溪鎮人均收入增加至少2萬元以上。
東山老村粉黛草項目“花草”經濟和培育“網紅”農民,輻射帶動了整個塘溪鎮周邊的發展。塘溪鎮的前溪頭村中草藥基地、東西岙油菜花基地、鄞州甬綠生態茶業有限公司、童村的耕讀園、觀山村的小公園規劃以及堇山居獼猴桃品種改良,咸祥鎮的里蔡村,奉化街道的廟后周村以及寧波的鎮安小學等11村(單位)23個項目陸續開發。并涌現出了一批勤勞致富的網紅人物。如:東山老村的葉利君,通過參加成校組織的“網紅”農民培訓,學習了果蔬種植技術和畜禽養雞技術后,收入也從原本年收入不到20000元,增加到70000元以上。種植大戶張福年,每天起早貪黑,雖然辛苦,但他好學勤勞,硬是憑著一股韌勁將收入翻了幾翻,被評為塘溪鎮勤勞致富典型模范。
作為“花草”經濟影響最大的東山村老匠人——非遺竹編葉良康。他雖然年歲已高,但卻有很強的創新思維能力,一方面體現在竹編手工藝產品上的創新,編織出各類手工藝竹產品栩栩如生,應有盡有。有嫁妝“女兒紅”系列,還有契合了時代特點的飛禽走獸,虎年他編虎,龍年他編龍。甚至連時下最普及的“二維碼”,他都用竹子編出來。不僅如此,他還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參加成校組織的新媒體技術課程學習,學會了時下最流行的抖音制作技術、視頻拍攝技術和電商平臺銷售等新媒體技術。熟練掌握了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并將傳統的手工藝與現代新媒體技術完美融合。另一方面,他帶領團隊一起參加培訓學習,學成之后開通抖音直播平臺,通過抖音直播和“堇堇有味”電商銷售平臺,個人經濟收入每年達30萬元以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農民。東山村民葉大可,勇于專研,終身學習永不止步,利用所學知識為塘溪鎮的小五金行業默默地做著貢獻,他鉆研發明的大大小小專利多達幾十項,大部分專利被運用到了實際生產中。他是百姓學習的網紅,也是科技引領的楷模。
塘溪鎮成校通過打造網紅農民終身學習品牌,吸引更多農民行動起來,參與進來,不斷學習掌握更多新知識、新技能,激活鄉村快富共富新動能,做大做強了網紅經濟,受到了包括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成人教育、《中國教育報》《學習強國》《浙江日報》《浙江教育報》《寧波日報》等國內數十家權威媒體的關注和點贊,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在塘溪鎮及其周邊產生了深遠影響,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步伐,使塘溪邁入共同富裕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