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近日出臺《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工作方案》,明確提出試水“技能銀行”,即建立個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存儲個人信息、學習經歷、技能證書、競賽獲獎等信息,實行一人一檔、終身有效。(據《工人日報》10月9日報道)
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對勞動者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同時,在職工培訓的過程中,常常存在培訓項目與產業發展匹配不夠、培訓資源供給不足、技能人才職業發展受限等問題。深圳市建立“技能銀行”,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益探索,值得肯定和期待。
建立個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使人們的職業培訓和技能提升經歷、所獲證書榮譽等終身有效,既可體現一個人的完整學習培訓鏈條和“累計價值”,又可使相應培訓更有針對性,從而激發職工學習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深圳將配套制定技能學分認證、積累、轉換標準,對勞動者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獲得的學分、證書、工作經驗等技能進行認定,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與學歷教育學分貫通,能夠使職工在提高技能的同時,加快學歷的提升,有助于職工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越來越高。
“技能銀行”公共服務平臺的一大特點和優勢,在于集職業培訓、技能評價、求職推薦于一體,并逐步完善崗位需求發布、優質課程鏈接、技能評價考核、培訓補貼政策推送、就業崗位自動推薦等功能。勞動者可以通過“技能銀行”對自身技能水平與崗位適配度進行綜合評估,進而有針對性地參加培訓、提升技能。企業則可通過“技能銀行”發布崗位信息、對接合適的技能人才。這能夠推動技能人才供給與需求端的精準對接,為勞動者找工作提供便利,也有助于企業精準有效地識別、選用技能人才。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不斷出臺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長和發展的制度措施,搭建技能成才的舞臺,更多高素質的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就會不斷涌現,為建設制造強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澎湃的動力。(王恩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