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杭州蕭山技師學院秉持產業引領職教改革、職教賦能轉型升級的整體思路,聚焦時代之需、產業之變、企業之盼,把握“三對關系”建設,提質培優技工教育,走出了一條推動企業轉型發展、賦能產業技術創新、具有蕭山特色的新時代技工教育發展之路。今年4月,杭州蕭山技師學院成功入選浙江省10所一流技師學院建設單位,智能制造、數字信息兩大專業群入選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名單。此外,今年招生規模也再次實現新突破,實際錄取937人,完成計劃招生數的125%,其中500分以上41人、重高線以上11人,最高分達567分,新生普高率達74.15%。
一、強化供需適配對接,順應產業變革
一是優化專業設置,賦能現代產業發展。瞄準制造業高端化、數字化發展大勢,加快建設一批適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需要的教學產業鏈,以前沿專業、領先人才賦能蕭山制造業變革。近年來,已初步建成智能制造類、數字信息類、現代服務類三大專業鏈,拓展延伸云計算技術、增材制造等7大新專業,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有效助推相關產業發展。二是加強對外合作,提升國際競爭優勢。圍繞蕭山區制造業發展“領頭雁、排頭兵、先行者”定位,在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學術研討、產教融合等方面與國外教育機構開展多領域合作,積極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獲取國際通用資格的技能人才隊伍。截至目前,已與英、德、日等國家合作培養學生189名,獲得國際通用證書人才125名,加快適應“國際標準”、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三是完善社會培訓,壯大區域工匠隊伍。堅持“為勞動者提技能、為區域產業添人才”目標,完善社會人員技術技能再提升社會化培訓,搭建涵蓋全產業鏈的終身學習教育生態和技能訓練平臺,深化職業技能培訓終身制發展,擴大技能人才“蓄水池”。近5年,面向社會累計培訓10.36萬人次,其中依托助殘電商扶貧科創園平臺,開展免費電子商務培訓33期,帶動598名殘疾人從事電商就業創業,工作經驗曾被央視《新聞聯播》欄目報道。
二、堅持產教深度融合,助推轉型升級
一是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教學能力。建立向一流高校、行業企業引才路徑,暢通碩博畢業生、學科帶頭人、企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從教渠道,同時通過集中培訓、遠程研修、業務比賽等方式,培養“教練型”教學名師和學科帶頭人。當前“雙師型”教師占比達到88%,師資培養體系更為完善。二是打造“實戰化”訓練基地,做強職教陣地。推動院校與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實訓基地、職教聯合體等優質平臺,深化開發人才培養、生產服務、技術研發、文化傳承等功能,打造區域性產教融合高地。近5年來,建成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5個,列入省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項目2個,省級品牌示范專業10個,省產學研聯合體、省德育工作實驗基地等9個。三是發展“協同型”培養模式,深化校企融合。創新校企雙制辦學模式,推廣企業新型學徒制、企業訂單班,讓課程與職業能力標準互通、課堂與實訓車間共享、師資與行業企業對接、教學與生產過程互融,有效培養企業“轉型急用、上手能用”技術技能人才,實現校企步調協同、目標一致、發展共促。與26家區內重點企業締結合作關系,2021年為企業定向輸送人才1050人次。
三、注重學研緊密協同,深謀技術創新
一是堅持以賽促學,提高教學標準。以世界技能大賽為抓手,把競賽內容和技術標準轉化為培養標準,優化教學評價和專業建設,推動“蕭山能工巧匠”持續在國際型賽事上出彩亮相。近3年已有3個項目入選世賽國家集訓隊,連續2年在“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中獲金獎。連續5年蟬聯杭州市中等職業學校職業能力大賽金牌數、獲獎總數第一。二是堅持合作創新,加快成果轉化。與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合作,建設集教育教學、產品研發、工藝研究、技術推廣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和實踐項目,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帶動企業技術創新。近三年,累計與23家企業合作,實現104項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獲得各類專利技術58項,有效幫助企業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三是深化教學改革,擦亮職教底色。探索“個性化+復合化”育人模式,以混年齡、混年級、混專業為特色,培育“管理、研發、設計、制造、創新”一體化發展的新時代產業工人,有效支撐“蕭山制造”向“蕭山創造”邁進。近3年來,通過創新育人模式,培育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技術技能集成型人才168名,在區內企業智能化改造、智能產線的運營與維護等關鍵技術崗位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