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開學了,湖州藝術與設計學校教師茅旭東忙碌起來。除準備新學期課程,他還聯絡學生,準備開學后到社區和敬老院開展服務。
從一個人做志愿服務,到帶領學生服務老人,再到組建一支專業理發師志愿團隊,茅旭東的公益路已走了13年。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老人解決“頭”等大事不再難。
為身邊老人做點什么
2008年,茅旭東來到湖州藝術與設計學校任教,租住在學校附近。學校當時所在的地方,周邊小區老年居民較多。
茅旭東發現,小區老年人理發有點難。附近僅有的一兩家理發店,老年人覺得價格較高。為了省錢,有的人就坐公交車,到幾公里外去理發。
想到自己恰好“專業對口”,茅旭東馬上行動,開始定點、定時為小區老人免費理發。
讓茅旭東沒想到的是,前來理發的老人越來越多。一個人忙不過來,但也不能讓老人失望離開,于是,他想到自己的學生。茅旭東的想法,得到學校團委支持。2009年,湖州藝術與設計學校組建一支以茅旭東為指導老師,美容美發、化妝專業學生為核心的志愿服務團隊。
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加上專業理發技術,這樣的組合有多受歡迎?茅旭東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老人緊緊拉著他的手說“下次一定再來”。
為學生傳授點什么
39歲的茅旭東透著一種精致,發型清爽,衣著時尚,說話柔聲軟語。他認為這是對自己專業的體現,也是融入學生的必要條件。作為學校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學科帶頭人,除了教好專業,帶學生們做公益也讓茅旭東對教書育人有了新的理解。
對學生來說,為老人理發不只是專業實踐的平臺。有的老人行動不便,理發時需要抱著扶著,甚至躺著,理發師施展不開。有的老人洗頭困難,頭發粘膩,不太容易剪得整齊。有的老人脾氣不好,不會說普通話,不容易溝通。要處理好這些服務中遇到的問題,不簡單。
作為老師,茅旭東知道言傳不如身教。不少學生為老人理發后,在課堂上變得更加積極,因為他們想學好技術,下次為老人提供更好服務。
很多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還堅持做公益,帶動了不少人,00后黃虎超就是其中之一。從高一起,他就跟著茅旭東為老人理發,如今參加工作了,仍然每月跟著老師參加義務理發活動,他還帶動公司20多位同事加入。
這些年,茅旭東帶領的師生團隊每月進行2-3次義剪活動,在聞波苑、七里亭等10多個社區長期駐點,還到養老機構開展定期服務。茅旭東說,除了知識和技術,在學生心里播下愛的種子,是他公益路上的另一道風景。
為城市留下點什么
最近,茅旭東接到鳳凰社區老年居民陳佩佩的求助。老人前段時間摔了一跤,腰椎骨折,只能臥床休養,頭發很長但沒辦法去理發。中午下課后,茅旭東便立馬趕到老人家中。不一會,陳佩佩在鏡子里看到剪了清爽新發型的自己,開心地笑了。
許多老人在理發后都加了茅旭東的微信,像這樣臨時求助的情況不少。茅旭東說,這也讓他意識到,自己也許可以為湖州這座城市做更多有益的事。
疫情期間,得知一些企業職工無法外出理發,茅旭東組織志愿者走進10余家企業,為1000余名職工免費理發。
2021年,茅旭東推動湖州市美發美容行業協會“美麗城、美麗業、美麗人”湖州全城義剪活動,發動數十位理發師參與,為敬老院老人、社區居民和春節留守湖州的外來務工人員義務理發。
13年來,茅旭東帶領下的志愿服務團隊不斷壯大,目前已有50多名專業理發師作為團隊固定成員。茅旭東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每一個“小水滴”匯聚起來,終成愛的海洋。(本報記者 張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