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舟山市教育局和各在舟高校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六穩”、“六?!睕Q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的工作要求,把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凝心聚力、擔起責任、主動作為,用“千方百計”破解“千難萬難”,扎實推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構建精準就業服務體系,確保就業工作“有精度”
致力于打造“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精準、精心、精良”的“三全三精”就業服務體系。一是摸排精準。通過開展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滿意度調查和就業情況跟蹤調查,做到就業供需精準摸排、崗位信息精準推送、雙選平臺精準對接。針對困難特殊群體學生,做到一生一策、分類指導、重點追蹤、精準幫扶。二是指導精心。聯合市人社部門創新探索“課堂+園區+企業”的“三元合力”人才培養模式,并通過“引企入校、引企入教”的“學科+”促就業模式,使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按照“雙創教育不斷線”的思路,建立“理念培育—項目模擬—實踐訓練—孵化助推—市場實戰”層層遞進的“雙創”教育體系。三是師資精良。重視就業創業導師、就業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采取“校本培訓+企業實踐”的模式,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支持教師參加創業導師培訓,鼓勵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聘請企業專家擔任就業指導顧問,形成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專兼職就業創業導師隊伍。
實施穩崗拓崗專項行動,確保就業工作“有效度”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供需對接,堅持多方面收集就業信息、多層次拓寬就業渠道,多元化構建就業市場。一是拓寬就業市場。各高校落實就業“一把手”工程,書記校長和校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推進“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不斷深化校地、校企、校友聯動合作,千方百計為畢業生開拓更多實習就業的崗位和機會。二是深化供需對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聚焦國家戰略主航道,瞄準地方發展新趨勢,緊密對接“江海聯運”“綠色石化基地”和“現代海洋城市”等發展戰略,圍繞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開拓就業市場,目前全市已掛牌成立748家就業實習基地,重點提升畢業生留舟就業比率。三是強化“留舟”政策宣傳。與市人社部門強化與高校的暢通服務機制,共同探索對大學生從入校開始培養留舟歸屬感的全過程管理方案,推出“入職第一課”,將解讀勞動合同法、就業創業政策等提前到學生畢業前,增強大學生政策感知,培養學生愛“舟”情懷。
打造立體化就業服務模式,確保就業工作“有溫度”
因疫情常態化影響,線下招聘會受嚴格控制,全市高校妥善應對,開啟就業服務“云模式”。一是搭建就業服務“云平臺”。依托“高校就業信息網”、高校官網及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及時發布就業信息。通過與“智聯招聘”“旅脈”等平臺共同搭建人才對接“云通道”,為畢業生精準推送招聘信息,不斷提升求職信息傳遞的效率和效能。二是辦好“線上+線下”招聘會。積極與用人單位、市人社部門協調溝通,多形式舉辦“線上線下”招聘宣講活動,努力實現智慧化、精準化、多元化的招聘服務。今年以來,全市共組織開展校園招聘會、空中雙選會及宣講會150場次,服務企業用人單位1673家,提供就業崗位4.4萬余個,參會求職大學生1.85萬余人次。三是打造就業指導“云課堂”。主動化解學生慢就業、怕創業等“急難愁盼”問題,通過高校官媒“云分享”、創業校友“云對話”、創業導師“云講堂”、升學指導“云答疑”等舉措,全力打造舒心暖心的就業服務品牌。(舟山市教育局高教與職成教處馬露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