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導師、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碳匯計量評估師……不久前,人社部向社會公示了18個新職業。這份頗具時代氣息的名單成為不少人尋找就業機會和未來發展方向的一份“參考指南”。
新職業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中未收錄的,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已有一定規模從業人員,并且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專業和技能要求的職業。從2019年至2021年,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后發布了4批共56個新職業。
新職業體現了新技術、新趨勢、新需求,折射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向。此次公示的18個新職業中,農業數字化技術員有助于數字農業技術逐步應用到各個農業生產環節,反映了數字經濟給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帶來的深刻變革;響應“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建筑節能減排咨詢師應運而生,推動城鄉建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各地民宿行業蓬勃發展,民宿管家的出現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新職業拓展了職業路徑,給人們提供了發展新機遇和就業新選擇。相比傳統職業,新職業重在“新”,更加注重創新,更能展現從業者的個性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其中。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七成以上愿意嘗試新職業或已經在從事新職業的人,動機源于“符合興趣愛好”。同時,也需要看到,新職業由于“新”,往往具有“風口”變化快、發展基礎薄弱、職業能力評價標準有待完善等特點。無論從事哪種新職業,從業者都需要抱著“日日新”的態度,在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創新有為,以充沛的活力和創造力一步步實現自我價值。
成功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的機遇留給善于和勇于創新的人。新職業從業者要將自身能力和職業需求相結合,不斷學習新知識,提升專業技能,把從事的職業做精吃透。同時,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感知,主動擁抱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帶來的“風口”,使自己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用新理念為行業發展注入動力。
對從業者來說,新職業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順應時代、成就自我的事業。我們期待,每一位新職業從業者以奮斗者的姿態,在不斷創新中求發展,留下屬于自己的時代印記。(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