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學習3D服裝虛擬設計
在數字化“未來工廠”服裝虛擬仿真實訓室里實踐
選取布料、調整印花、展示衣服上身效果……在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的數字化“未來工廠”服裝虛擬仿真實訓室里,該校3D虛擬設計學徒專業學生趙心壺通過鼠標一番操作后,只見穿著設計服裝的模特在電腦上走起了“秀”。該畫面被同步到旁邊的電子顯示屏上,給大家展示。
趙心壺介紹,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她要根據模擬效果,檢查服裝造型和合身性,即時修改設計,設計確認后,在校內的服裝數字化設計制造中心完成服裝的制作。
寧波是“紅幫裁縫”的誕生地及中國最大服裝生產基地和品牌基地,具有集約化、精益化、平臺化、特色化優勢,已具備了產生世界級先進紡織企業的條件。隨著3D技術日趨成熟,服裝產業不斷由傳統模式向智能化轉變,能夠熟練運用3D服裝虛擬技術的人才成了企業的“剛需”。
立足產業發展需求,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創新推出“數字孿生”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模式。
2017年,該校與寧波凱信服飾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了3D虛擬設計學徒專業。2021年,首批35名畢業生就業率達到了100%,并且直接嵌入到企業的核心技術層,擔任服裝3D建模師、服裝3D設計師等。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時裝學院院長陳海珍說,“從月薪方面來說,就業初期比普通的崗位至少要高出1000元?!?
該校3D虛擬設計學徒專業畢業生高海波目前在寧波一家企業承擔效果圖制作工作。他表示,自己在學校所學可以很好地應用在工作中,上手特別快,3D設計技術很好地彌補了他在繪制設計圖時的不足,能更高效真實地表達服裝效果。
那么,“數字孿生”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是如何培養出備受企業青睞的人才的呢?
“在校內,我們開設服裝數字化設計制造中心,將3D虛擬設計技術和真實生產的智能設備串聯在一起,讓學生全鏈條體驗從虛擬設計到現實生產的流程。”陳海珍說。
據了解,該校創新產教融合形態,搭建服裝“數字化全鏈路”線上線下實踐平臺:與浙江凌迪科技Style3D公司深度合作,建設省級服裝數字化技術應用中心(平臺),集聚高端設計資源,創新教學場景;建設面料仿真實驗室、服裝虛擬仿真實訓室等,支撐數字化快速設計課程教學;與浙江壹布互聯企業深度合作,應用實時三維圖形生成、立體顯示和傳感器技術,對服裝生產全流程、全系統進行數字化模擬,分區串聯數碼印花、自動裁床、電腦繡花、無人后道、模板縫制、吊掛流水等智能設備實訓模塊,實現服裝數字化管控一體化,為智能制造系列實踐教學提供保障。
同時,該校還打造“標準引領、數字孿生”實訓教學模式,聯合當地企業,讓學生在寒暑假到企業參加實訓,接受真實的崗位訓練,將實訓與校內虛擬模擬生產場景相結合,在實訓中以問題為導向,從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中挖掘知識、技術,學習課程重難點,提高學生適崗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寒暑假我們都會去企業實習,能夠直接與設計師面對面,在這個過程中,我能發現自己的一些不足,比如說我對面料不夠熟悉,所以回來上課的時候,我就會在這個方面更努力,學習更有針對性?!壁w心壺表示,每次實訓都讓她收獲滿滿,回到學校上課時也對課程的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學生在企業里實訓,發現問題了,回到學校,我們再幫學生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他對崗位的認識能力就比較強?!?D虛擬設計學徒專業負責人侯鳳仙表示,為了更好地解答同學們在實訓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及難題,學校創新專兼教師數字化培養機制,構建綜合配套的數字化研學機制,成立產研辦公室,定期實施體驗、參與和實戰的數字化研學。
據悉,該校該專業已成為浙江省特色專業、省雙高A類專業群核心專業,獲批教育部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教育部現代紡織與時尚服裝職業教育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學生作品多次在最具行業影響力賽項獲獎,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5%。
不僅如此,近兩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3D服裝虛擬技術因準確模擬、簡化流程的特點大放異彩:零成本實現快速設計,準確模擬服裝效果,并能實時查看3D服裝的修改效果,減少不必要的實際樣衣制作以及運輸成本。
陳海珍表示,“下一步,我們會擴大數字化辦學規模,繼續深化校企數字化合作,組織所有在校生開展3D軟件的應用學習,3D建模和智能生產全鏈路學習,并且以每一屆三個班的規模,增設3D虛擬設計班方向。”(王國海)